[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海蓬子种子成活率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42996.0 | 申请日: | 2023-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7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西艳;吕家森;吴楠;王虹云;郭晓红;丛明;赵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C1/04;A01C1/08;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智鼎华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42 | 代理人: | 赵春海 |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海蓬子 种子 成活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海蓬子种子成活率的方法,通过对室内种子预处理和育苗,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并将幼苗移植到定植棉进行保湿生长,待小苗长到5cm左右,将幼苗与定植棉直接栽植至生态浮床上,显著提高海蓬子种子的萌发率和移栽成活率,经测试,海蓬子种子萌发率高达86.7%,而移栽成活率可保证在80%以上。可为人工栽培、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大规模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发明涉及盐生植物育种和栽培技术领域。该提高海蓬子种子成活率的方法,通过采用培养箱育苗对比田地种苗优势在于:占地面积小,发芽率高,发芽时间较短,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移栽方便,成活率高,比田地种植风险小,可操控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生植物育种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海蓬子种子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蓬子隶属于藜科、盐角草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滩、盐碱滩涂沙地,生长期约220天,是有梗无叶的绿色植物,至少有50~60天可以保持青嫩鲜绿枝茎。海蓬子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达5~50。
海蓬子除了可以作为生物过滤器处理养殖废水之外,还是很有利用潜力的盐生植物,其中根据市场需求,北美海蓬子可开发成油料作物(种子油和饼粕)、饲料作物(地上部生物量)、蔬菜作物(鲜嫩茎枝)、木材替代作物和生物能源作物(枯萎茎枝)、环境改良作物(大气CO2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清除、农业及城市污水处理及湿地生态构建)等。其幼嫩茎枝富含矿质元素钾、钠、钙、镁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碘、铁、铜、锌、锰等。海蓬子嫩尖组织中所含的微量皂角甙对于降低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有明显作用,在欧洲被用作治疗肥胖症的传统药物。
然而,自然环境下海蓬子种子萌发率较低,水培技术难度大,已成为了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探讨如何提高海蓬子种子发芽率,尤其是气温较低的北方如何更早地培育出植株,并进行简单有效地移植、水培,对于海蓬子在全国范围内养殖水体或污染水体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海蓬子种子成活率的方法,通过采用培养箱育苗对比田地种苗优势在于:占地面积小,发芽率高,发芽时间较短,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移栽方便,成活率高,比田地种植风险小,可操控性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提高海蓬子种子成活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处理:先将海蓬子种子于4℃低温处理48h,然后将种子搓皮处理后,取用籽粒饱满的种子于消毒液中浸泡2h进行消毒处理,用纯水将种子洗净干净后,浸泡于植物激素溶液中,浸种20h;
S2、苗种培育:海蓬子苗种培育采用培养皿纸上法,将处理过的种子冲洗干净后,置于已铺设2层吸水滤纸的培养皿上进行萌发,放入装入培养液的光照培育箱中,培养箱中温度26-28℃,光照强度5500-6500Lux,光照时间8h,定时补充水分;
S3、幼苗移栽:将培养箱中已发芽的海蓬子幼苗移栽至定植棉中,将根部插入定植棉内部,并保证定植棉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待海蓬子在定植棉中生长至4.5-5.5cm后,选择健康的海蓬子植株移栽至定植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42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