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交换协议栈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40758.6 | 申请日: | 202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68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巫钟兴;刘宣;郑安刚;郜波;陈昊;祝恩国;唐悦;杜艺娜;窦健;刘兴奇;朱子旭;张宇鹏;郄爽;尚怀赢;韩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9/08 | 分类号: | H04L69/08;H04L67/1095;H04L67/06;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贾银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容器 技术 数据 交换 协议 实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交换协议栈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利用协议管理云管理镜像,并向现场运行设备和业务主站发放镜像;所述业务主站与所述现场运行设备约定基于容器的协议栈的版本;通过所述业务主站基于镜像启动对应版本的协议栈运行容器,所述协议栈运行容器通过映射端口与所述业务主站和所述协议管理云进行通讯;所述协议栈运行容器基于JSON数据格式获取业务APP采集客户侧的数据,通过映射文件系统将数据存储于所述现场运行设备的文件系统;通过所述业务主站基于协议栈与所述现场运行设备的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基于容器技术提出一种协议栈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即装即用,加速协议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量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交换协议栈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快速推进,客户侧能源量测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呈爆发式增长,除了智能电能表和采集终端设备外,智能物联锁具、智能量测开关、家用电器随器计量、充电桩、光伏逆变器等各种客户侧能源量测设备都需要广泛接入,现有的用电信息数据交换协议难以满足业务发展,为此,客户侧能源量测数据交换协议应运而生,该协议具有更广泛的通信介质适应能力、对轻量级低功耗设备更友好、兼容性更好、可多主站交互、支持多业务应用、物联管理更便捷等优点和特点。
随着客户侧能源量测数据交换协议的不断推广运用,越来越多的设备,越来越多的传统用电信息采集厂家以外的厂家开始使用该协议。该协议基于面向对象设计,功能广泛,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但是在协议栈实现的过程中,难度较大,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在用电信息系统以外的厂家推广较难。客户侧能源量测数据交换协议可以灵活的通过增加OAD来扩展其功能,同时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其通信链路通道也在不断的扩展(以太网、串口和微功率无线等),一个不断发展的协议,为了保证互联互通,协议版本的管理、保证协议的一致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可靠的、简洁的客户侧能源量测数据交换协议的协议栈的实现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现有技术1,申请号(CN202210911751.3),提出基于区块链的面向对象协议的建模及编码方法,应用于电力物联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方法包括:提取面向对象协议中的各类对象模型,并将各类对象模型以ASN.1进行描述,创建以ASN.1描述的各类对象模型,将以ASN.1描述的各个对象模型分别作为区块,建立ASN.1对象模型的私有链;将私有链中的每个对象模型以图形组态化显示,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对图形组态化的多个对象模型进行编辑以及选择组合,输出对应的ASN.1对象模型集合;在协议传输的过程中,对ASN.1描述的APDU进行JSON编码。然而,现有技术1是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来管理管理协议的拓展,只能保证协议本身在扩展的过程中,版本可控,具体的实现仍然由各个厂家实现,具体实现的版本,一致性难以控制;现有技术1基于组态的方式来管理协议栈的各个类模型,除了需要开发协议栈本生以外,组态工具的开发,工作量大,资源投入大,不利于厂家的业务聚焦;现有技术1提出的方法只提出了协议栈的设计新思路,没有提出一种具体的可供社区实现的方法,不能做到即装即用;现有技术1提出的方法实现依赖于区块链中的私有链、依赖于组态软件,在实现的过程中依赖较多,不利于快速简洁的部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407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