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39031.6 | 申请日: | 202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1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邓年生;王韶;朱海江;张力文;季骅;陈家立;林东伟;张晓明;张洛川;邓远新;张文洁;蔡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52;E02D5/30;E02D5/64;E02D33/00;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王洋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法,包括:当对预应力管桩进行静压施工时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进行对接,将对接完成的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在连接段通过弧形钢板进行加固,根据地层的剪力值确定是否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连接处进行补强,根据所述剪力值确定进行补强时的补强方式,根据所述补强方式完成对所述预应力管桩的加固施工,较之常规施工工法不需在静压施工完成时进行混凝土浇筑、脱模处理,不需长时间现场施工,不需过多施工机械,避免现场施工时混凝土强度控制难度较高的问题,保证施工完成的预应力管桩的稳定性,避免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基坑支护大部采用灌注桩(排桩形式)+止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其预应力管桩支护形式较少,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现场施工时间较长、对环境影响较大、施工机械较多等,为使基坑支护桩工厂化,减少施工现场环境影响,采用预应力管桩进行支护,为保证预应力管桩连接处在土方作用下受到剪力能满足要求,采用与预应力管桩相同材质的钢板进行焊接加固。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356183A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管桩二端加固施工方法,第一步,先进行钻孔,钻孔直径800mm;第二步,在预应力管桩桩顶标高2-3米处支模注入水泥浆制作成水泥凝固体;第三步,在第二步注浆完成三个小时以后把带有注浆器的预应力管桩压入或者打入土体桩井内;第四步,对预应力管桩下部端采取阻力增强措施,利用注浆器注浆技术,把桩端土层通过高压注浆提高土体承载力,使桩端下部形成一个扩大头;第五步,增强桩侧壁摩阻力,桩端注水泥浆达到一定的压力值后,继续注入水泥浆,水泥浆在压力增大的作用下,沿桩周土体向上涌,增强桩身侧面与土体的摩阻力,提高桩体侧向摩阻力的充分发挥,直至水泥浆液到达水泥凝固体;由此可见,所述预应力管桩二端加固施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需对预应力管桩进行静压施工,且需在静压施工完成时进行混凝土浇筑、脱模处理,导致现场施工时间较长且施工机械较多;
2、通过混凝土现场浇筑,由于混凝土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场施工时混凝土强度控制难度较高,导致对施工过程的控制精度较低,且施工完成的预应力管桩的稳定性不能保证,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时混凝土强度控制难度较高,导致对施工过程的控制精度较低,且施工完成的预应力管桩的稳定性不能保证,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法,包括:
步骤S1、当对预应力管桩进行静压施工时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进行对接;
步骤S2、将对接完成的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在连接段通过弧形钢板进行加固;
步骤S3、根据地层的剪力值确定是否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连接处进行补强;
步骤S4、根据所述剪力值确定进行补强时的补强方式;
步骤S5、根据所述补强方式完成对所述预应力管桩的加固施工;
在所述步骤S4中,当根据所述剪力值确定进行补强时的补强方式时,根据剪力值和剪力值标准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补强方式,其中补强方式包括第一补强方式和第二补强方式,且第一补强方式为通过矩形钢板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连接处进行补强,第二补强方式为通过矩形钢板和三角形钢板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连接处进行补强;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当根据地层剪力值确定是否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连接处进行补强时,将所述剪力值与剪力值标准进行比对,若剪力值大于剪力值标准,则判定需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连接处进行补强;若剪力值不大于剪力值标准,则判定无需对相邻两个预应力管桩连接处进行补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39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管鞘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淋浴房型材折弯加工设备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