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热体和一种自漂浮蒸汽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436487.7 | 申请日: | 202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2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姜;张烨;尹立新;熊克;朱承乾;王相明;任怀林;魏存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70/10 | 分类号: | F24S70/10;F24S70/60;F22B1/00;C02F1/04;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2152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热 漂浮 蒸汽 生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热体和一种自漂浮蒸汽生成装置,光热体主要由卷状织物和光热材料组成;卷状织物由平面织物沿长度方向卷制而成,平面织物由经纱和纬纱组成;平面织物由沿幅宽方向依次排列的左、中、右区域组成;左区域有经纱和纬纱;中区域有经纱,部分纬纱为编织管;右区域无经纱,纬纱为编织管;所有的经纱和纬纱都由牛角瓜纤维制成;光热材料沉积在平面织物的中、右区域上;装置包括密闭的集水罩(包括底板)以及位于集水罩内的光热体和容器;集水罩整体为透明材质;光热体放置在容器中,容器固定在底板上,光热体中未与经纱交织的编织管位于经纱的上方;集水罩上设有加水口。本发明的光热体可以快速成型,方便携带,装置的蒸汽生成速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热体和一种自漂浮蒸汽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驱动蒸汽生成技术已发展成为了一种绿色的、高效的淡水获取技术,这其中重点在于光热材料的开发以及光热体结构的研究。该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所处理的水溶液布满光热体的表面,光热体将吸收的太阳光转化为热能,并将界面的水溶液转化为蒸汽以供收集之用。现阶段,光热体的结构种类繁多,三维结构拥有更大的界面面积,相对于小厚度的二维材料来讲,可以更好地接受来自于各个方向的太阳光,在蒸汽的生成量的层面来讲,三维材料拥有更大的优势。然而,三维材料的机械鲁棒性、便携性以及制备难易程度却存在天然的劣势。具体体现在,三维结构的光热体的运输不易,尤其是随身携带性严重不足;三维结构的光热体的制备过程往往复杂,一般多为规则形状,在规则形状基础上的结构二次调控往往会存在材料耗费的问题;三维结构的光热体的往往有更大的脆性,易在使用过程中破坏。文献“Mushrooms as efficient solar steam-generation devices[J].Advanced Materials, 2017, 29(28): 1606762.”通过将生物质的蘑菇碳化为三维光热体而实现蒸汽生成,但碳化后的蘑菇必然呈现脆性,配合蘑菇的特殊形态都会严重的影响运输。
此外,太阳能驱动蒸汽生成技术中,当有太阳光时,蒸汽生成量远高于在黑暗条件中。在黑夜中,光热体往往缺少额外的热量传输至界面的水溶液,蒸汽的生成量受到水溶液的自然挥发速率影响,考虑到在多数地区内,白天与黑夜的时长接近,加强夜间的蒸汽生成量是重要的方向。现阶段,已经得知,当将含有水溶液的光热体暴露在风中,其自然挥发速率会得到显著提高,然而蒸汽的收集常需使用透明罩体完全罩住光热体,风力无法作用到光热体表面,将系统外的风力引入到系统内部也必须要考虑蒸汽收集的问题,文献“Over10 kg m-2 h-1 evaporation rate enabled by a 3D interconnected porous carbonfoam[J]. Joule, 2020, 4(4): 928-937.”展示了在气流作用下的高效率的蒸汽生成,但是此装置将光热体完全暴露与空气中,并不能实现蒸汽的有效收集。
因此,结合现阶段中三维结构的性能以及制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昼夜自然天气条件差异问题,亟待开发一种易制备、便携的三维结构光热体,以及昼夜形式具有差异化的蒸汽生成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光热体和一种自漂浮蒸汽生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光热体,主要由卷状织物和光热材料组成;
卷状织物由平面织物沿长度方向卷制而成,平面织物由经纱和纬纱组成;
平面织物由沿幅宽方向依次排列的左区域、中区域和右区域组成;左区域有经纱和纬纱;中区域有经纱,部分纬纱为编织管;右区域无经纱,纬纱为编织管;
所有的经纱和纬纱都由牛角瓜纤维制成;牛角瓜纤维为一种外表面拒水,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中空短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364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