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肢扩胸康复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35565.1 | 申请日: | 2023-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2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慧颖;朱磊杰;安友仲;王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B5/0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黄露宁 |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肢 扩胸 康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上肢扩胸康复器,包括:提拉装置,包括伸缩组件与运动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臂、第一运动臂与第二运动臂;所述第一运动臂与第二运动臂分别设置在伸缩臂的两侧;所述第一运动臂与第二运动臂分别与伸缩臂转动连接;所述运动组件分别与第一运动臂、第二运动臂相连接,带动第一运动臂、第二运动臂在伸缩臂的两侧转动,从而带动患者手臂运动完成扩胸运动;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单元与心率监测单元;所述心率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患者心率;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心率监测单元的测量结果控制运动组件的运动频率;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患者的CT图像调节伸缩臂、第一运动臂与第二运动臂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上肢扩胸康复器。
背景技术
长期卧床病人,上肢运动受限,长此以往导致患者上肢肌肉萎缩,影响患者出院后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在病情稳定后采用适量的、定向或者有针对性的机体运动来帮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通常会采用扩胸的方式锻炼患者的心肺力量,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但是长期卧床的患者上肢肌肉力量不足,不能独立完成扩胸的训练,需要使用相应的康复器械才能进行训练,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康复器械存在以下缺点:
1、不能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导致患者以不标准的姿势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较差;
2、长期卧床的患者体制较弱,若是过量或过快运动则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严重时会危害患者的生命。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上肢扩胸康复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上肢扩胸康复器。
上肢扩胸康复器,包括:
提拉装置,包括伸缩组件与运动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臂、第一运动臂与第二运动臂;所述第一运动臂与第二运动臂分别设置在伸缩臂的两侧;所述第一运动臂与第二运动臂分别与伸缩臂转动连接;所述运动组件分别与第一运动臂、第二运动臂相连接,带动第一运动臂、第二运动臂在伸缩臂的两侧转动,从而带动患者手臂运动完成扩胸运动。
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单元与心率监测单元;所述心率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患者心率;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心率监测单元的测量结果控制运动组件的运动频率;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患者的CT图像调节伸缩臂、第一运动臂与第二运动臂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运动臂包括第一伸缩单元;所述第一伸缩单元与控制组件相连接,控制组件调节第一伸缩单元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运动臂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一牵引结构与第一绑定结构;所述第一伸缩单元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牵引结构与第一绑定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远离第一伸缩单元的一侧与伸缩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顶部与运动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运动臂包括第二伸缩单元;所述第二伸缩单元与控制组件相连接,控制组件调节第二伸缩单元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运动臂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第二牵引结构与第二绑定结构;所述第二伸缩单元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牵引结构与第二绑定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远离第二伸缩单元的一侧与伸缩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顶部与运动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伸缩臂包括第一伸缩腔、第一伸缩柱、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一伸缩柱、第二伸缩柱分别从第一伸缩腔的两侧插入第一伸缩腔;所述第一伸缩腔通过第一导管与压力腔贯通,所述压力腔远离第一导管的一侧通过第二导管与储存舱贯通;所述伸缩电机的一端插入压力舱的内部。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伸缩腔的内部设置分隔板,二者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将第一伸缩腔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35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