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内圈沟磨床自动上下料加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35532.7 | 申请日: | 2023-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6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申;李毅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4B19/06 | 分类号: | B24B19/06;B24B41/00;B24B41/06 |
| 代理公司: | 昆明人从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204 | 代理人: | 陈波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内圈 磨床 自动 上下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圈沟磨床自动上下料加工装置,包括:初筛传送带部分、斜传送带部分、纠偏传送带部分、上料传送带部分、三角上下料一体机构部分、加工夹具部分;所述初筛传送带部分用于将待加工轴承内圈输送至斜传送带部分,斜传送带部分用于输送斜传送带部分上的待加工轴承内圈至上料传送带部分;所述三角上下料一体机构部分将上料传送带部分上运送的待加工轴承内圈进行吸附,同时将加工夹具部分上的已加工轴承内圈吸附,经过旋转运动后,将新的待加工轴承内圈上料至加工夹具部分,将原来已加工的轴承内圈下料。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且上下料能够同时进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改良的加工夹具部分,保证了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内圈沟磨床自动上下料加工装置,属于工业自动化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在制造业智能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自动化加工设备逐渐替代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传统加工设备。
轴承作为工业中最常见的零部件之一,其加工制造的方法关系到轴承的生产效率及成本,而轴承内圈为组成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许多加工企业仍采用人工装夹上下料或者半自动上下料的方式来加工轴承内圈部分,这使得加工效率低下并且产生了更多的人力成本,并且磨削加工完的轴承内圈温度较高,可能还会对操作工人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圈沟磨床自动上下料加工装置,用于构建轴承内圈沟磨床自动上下料加工的机械平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内圈沟磨床自动上下料加工装置,包括:初筛传送带部分1、斜传送带部分4、纠偏传送带部分5、上料传送带部分6、三角上下料一体机构部分9、加工夹具部分8;所述初筛传送带部分1用于将待加工轴承内圈输送至斜传送带部分4,斜传送带部分4用于输送斜传送带部分4上的待加工轴承内圈至上料传送带部分6;所述三角上下料一体机构部分9将上料传送带部分6上运送的待加工轴承内圈进行吸附,同时将加工夹具部分8上的已加工轴承内圈吸附,经过旋转运动后,将新的待加工轴承内圈上料至加工夹具部分8,将原来已加工的轴承内圈下料。
还包括纠偏传送带部分5,纠偏传送带部分5用于纠正斜传送带部分4上位置不正确的待加工轴承内圈。
所述传送带部分1上设有多级初筛机构部分3,所述多级初筛机构部分3包括多个初筛及防溢前挡板301,各级初筛分别采用初筛固定螺丝109通过两侧各自的螺丝孔固定在初筛传送带部分1两侧的加高后挡板108上预留的固定槽110上,各级初筛能根据不同厚度尺寸的待加工轴承内圈在固定槽110范围内调整,且多个初筛沿前进方向与初筛传送带部分1中初筛传送带带体106间的竖直距离逐级减小。
所述初筛传送带部分1包括初筛传送带带体106,初筛传送带带体106由安装在初筛驱动承重板102上的初筛传送带驱动电机101通过初筛传送带驱动皮带104及初筛传送带驱动带轮103的两级减速而驱动,其运行方向为输送初筛传送带部分1上的待加工轴承内圈前往斜传送带部分4,并且所述初筛传送带部分1两侧安装有初筛传送带挡板105、加高前挡板107、加高后挡板108。
所述斜传送带部分4包括斜传送带带体401,斜传送带带体401通过所述上料传送带部分6的上料传送带驱动电机606经上料传送带驱动皮带603、上料传送带驱动带轮604两次减速后驱动上料传送带带体608往前运行的同时,通过一对斜传送带驱动锥齿轮601及斜传送带驱动皮带405,带动斜传送带驱动轴404转动而驱动,所述斜传送带带体401运行方向为输送斜传送带部分4上的待加工轴承内圈至上料传送带部分6,斜传送带带体401右侧有斜传送带右挡板406,左侧有斜传送带左挡板402,下方有斜传送带过渡挡板403,所述斜传送带过渡挡板403上端与斜传送带右挡板406、斜传送带左挡板402固定,斜传送带过渡挡板403下端通过上料传送带部分6中上料传送带右挡板610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35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