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伤口引流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31326.9 | 申请日: | 2023-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翁习生;王英杰;沈松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黄露宁 |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膝关节 置换 伤口 引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伤口引流管,包括:引流组件,包括吸引端与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插入吸引端的内部,并与吸引端固定连接;所述吸引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防止在缝合关节囊、皮下组织时被误缝合软管;固定组件,设置在吸引端远离患者的方向上,所述软管穿过固定组件后进入吸引端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管、注入管与球囊;所述固定管与吸引端固定连接;所述注入管与球囊分别设置在固定管的两端;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设置空腔,使得注入管与球囊贯通;吸引组件,设置在软管远离吸引端的一端;所述吸引组件与软管贯通,收集经软管流出的液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免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伤口引流管。
背景技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病的有效手段,也是20世纪最成功的手术之一。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术中及术后出血较多,因此,多数手术医生会在手术结束后在关节腔内留置一根引流管,将术后创面内不断渗出的血液、组织液等通过引流管排出体外,以减轻关节内积血及由此引发的关节肿胀、皮下淤血。但在使用引流管时,存在以下缺陷:
通常使用缝合的方法将常规的引流管固定在膝关节处,防止引流管在引流过程中脱落。这种方法虽然能将引流管固定,但在移除引流管时需要二次手术才能将引流管取出,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两次手术也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免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伤口引流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免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伤口引流管。
一种免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伤口引流管,包括:
引流组件,包括吸引端与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插入吸引端的内部,并与吸引端固定连接;所述吸引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防止在缝合关节囊、皮下组织时被误缝合软管;
固定组件,设置在吸引端远离患者的方向上,所述软管穿过固定组件后进入吸引端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管、注入管与球囊;所述固定管与吸引端固定连接;所述注入管与球囊分别设置在固定管的两端;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设置空腔,使得注入管与球囊贯通;
吸引组件,设置在软管远离吸引端的一端;所述吸引组件与软管贯通,收集经软管流出的液体。
进一步,所述吸引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护单元与头端;相邻的所述保护单元相互拼接;所述头端与保护单元拼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单元采用金属材料制作。
进一步,所述头端的内侧壁与软管外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单元的最小内径大于软管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头端的最小内径大于软管的外径。
进一步,在所述固定组件远离吸引端的一端设置引流端;所述软管穿过引流端后与吸引组件贯通;所述引流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护单元与连接结构;相邻的所述保护单元相互拼接;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保护单元远离吸引端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与吸引组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保护单元拼接;所述连接结构的内侧壁与软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的最小内径大于软管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保护单元包括收缩端与膨胀端;所述收缩端与膨胀端一体连接;所述收缩端的外部直径小于膨胀端的内部直径;
优选的,在所述收缩端远离膨胀端的一端设置第一锁紧环;在所述膨胀端远离收缩端的一端设置第二锁紧环;所述第一锁紧环的外部直径大于第二锁紧环的内部直径。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紧环的外部直径大于收缩端的外部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31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