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设备认证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12087.2 | 申请日: | 202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6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曾涛;汪向阳;何文;谭成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设备 认证 方法 装置 系统 车辆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设备认证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以实现车载设备间的通信安全性。应用于服务器,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车载设备发送的第一认证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向车载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数;接收车载设备发送的认证消息;认证消息包括车载设备标识、第二随机数以及第一消息认证码,第一消息认证码为车载设备利用预设算法对车载设备标识和第一随机数处理后得到的;在确定车载设备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利用预设算法对服务器标识和第二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消息认证码,并向车载设备发送第二认证请求消息,第二认证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消息认证码和服务器标识;接收并通过车载设备发送的长连接请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设备认证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车辆电子软件开发量增长惊人,对车辆的电子电器架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车载设备作为车辆平台中重要的电器零部件,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车辆内的车载设备众多,车载设备间通信安全难以保障,若车载设备被替换或者被车载设备的后台被入侵,则会导致车辆数据的泄露,甚至影响车辆安全性。因此,如何保证车载设备间的通信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设备认证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以实现对车外供电接口和车内供电接口的安全控制。
根据本申请涉及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载设备认证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车载设备发送的第一认证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向车载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数;第一认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服务器对车载设备进行认证;接收车载设备发送的认证消息;认证消息包括车载设备标识、第二随机数以及第一消息认证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code,MAC),第一消息认证码为车载设备利用预设算法对车载设备标识和第一随机数处理后得到的;在确定车载设备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利用预设算法对服务器标识和第二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消息认证码,并向车载设备发送第二认证请求消息,第二认证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消息认证码和服务器标识;第二认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车载设备对服务器进行认证;接收并通过车载设备发送的长连接请求,长连接请求为服务器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的,长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服务器建立长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接收到车载设备发送的第一认证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向车载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数;接收车载设备发送的认证消息;认证消息包括车载设备标识、第二随机数以及第一消息认证码,第一消息认证码为车载设备利用预设算法对车载设备标识和第一随机数处理后得到的。如此,通过向车载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数,可以接收到特定的第一消息认证码。进一步的,在确定车载设备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利用预设算法对服务器标识和第二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消息认证码,并向车载设备发送第二认证请求消息,第二认证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消息认证码和服务器标识;第二认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车载设备对服务器进行认证。如此,可以车载设备和服务器可以进行双向认证,提高认证的可信度。进一步的,通过车载设备发送的长连接请求,长连接请求为服务器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的,长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服务器建立长连接。即长连接是在双向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建立的,如此,可以提高车载设备间的通信安全性。
进一步,该方法还包括:利用预设算法对车载设备标识和第一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第三消息认证码;若第一消息认证码和第三消息认证码相同,则确定车载设备认证通过。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预设算法对车载设备标识和第一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第三消息认证码,利用第三消息认证码与第一消息认证码作对比,确定车载设备认证是否通过。如此,可以避免非法车载设备入侵。
进一步,该方法还包括:在通过车载设备发送的长连接请求后的预设时长内,若未通过长连接接收到传输报文,则断开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12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