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10157.0 | 申请日: | 202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1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轩;郑茹静;陈彦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明为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59/50 | 分类号: | H10K59/50;H10K50/85;H10K50/856;H10K50/86 |
代理公司: | 西安鼎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3 | 代理人: | 刘喜保 |
地址: | 710082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led 显示 面板 显示器 | ||
本发明属于有机发光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阳极、发光层、阴极、光提取层、封装层、触控层、圆偏光片;还包括增亮膜和彩膜层。增亮膜可直接涂布在OLED显示器中,涂布的位置位于阴极与光提取层之间、光提取层与封装层之间、触控层与圆偏光片之间、封装层内中的任一位置,直接涂布,避免使用光学胶粘贴,有利于制备薄型柔性显示器,减少屏幕厚度。彩膜层可吸收除彩膜颜色所属波段外的其他波段的环境光,有效降低了外界环境光的影响,结合微腔效应提升了OLED显示器的对比度,提高了发光层的出光效率和色纯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发光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可柔性制备、低驱动电压、低功耗等优点,近年来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使之成为平板显示、新型照明、可穿戴,以及智能电子产品开发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现有的WOLED(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利用WOLED+CF(彩色滤光膜)方式,实现全彩化显示。在大尺寸屏幕显示领域中,通常采用WOLED+CF等技术制作OLED显示器件。OLED显示技术和LCD相比较,优点众多,从OLED特性上来说,高性能,反应速度快等都远超LCD。LCD显示器需要背光模组及上下偏光片才能产生有效的信息。而OLED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不需要背光模组,结构相对简单许多,一直被认为是完美显示器。但因其寿命较短,维护成本高,受环境光影响,在室内或外界强光下反光,从金属电极出来的反射光会造成很大的成像干扰,降低显示对比度,造成阅读的干扰,暗态不暗。一般是通过加上可抗环境光反射的圆偏光片,可有效抵抗环境光、减少显示方面的干扰。目前圆偏光片的组成为线偏振片搭配相位差补偿膜。但OLED有机层发出的光在经过现有的圆偏光片时会被吸收50%的光,导致透光率不高,光利用率低。
为了解决OLED有机层发出的光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以加入增亮膜以提升光利用率。但是加入增亮膜后会导致原本被圆偏光片吸收的环境光,从OLED显示器中出射到外界,大大降低显示对比度。并且现有的增亮膜的使用方法大部分都是采用用光学胶粘贴至指定位置,由于引入增亮膜又同时引入了一层光学胶,使得屏幕厚度增加。现阶段同时提升OLED显示器对比度和透光率、降低厚度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对于WOLED的光谱谱带较宽,色纯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OLED显示器,以解决同时提升OLED以及WOLED显示器对比度、透光率和色纯度的问题。
本发明中的用语及符号的定义如下:
(1)折射率(nx、ny、nz)
“nx”是面内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2)面内相位差(Re)
“Re(λ)”是在23℃下以波长λnm的光测得的面内相位差。例如“Re(550)”是在23℃下以波长550nm的光测得的面内相位差,再将层(膜)的厚度设为d(nm)时,可通过式:Re(λ)=(nx-ny)×d求出Re(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器,包括:依次设置有基板、阳极、发光层、阴极、光提取层(CPL层)、封装层、触控层、圆偏光片。
所述阳极为反射层结合透明导电层。不同颜色子像素所对应的透明导电层厚度不同,通过多次涂布或溅射,再曝光、显影、刻蚀等工艺使得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微腔长度不同。
所述OLED显示器包括常规OLED显示器和WOLED显示器。
对于常规OLED显示器,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相邻所述子像素之间设有有机膜层,相邻子像素之间通过有机膜层进行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明为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明为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101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