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并行排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97492.1 | 申请日: | 2023-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4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市正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02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李菲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埇***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并行 排列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并行排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排列调控框架和电缆过线夹框,所述电缆过线夹框的内侧嵌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内弧缓冲接合座,所述内弧缓冲接合座用于电缆并行穿接后的限位,所述电缆过线夹框和所述排列调控框架之间通过并行对角调控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并行对角调控件包括定位对接插柱、框架连接座、对插限制柱和锁止销头;本发明可依据电缆并行高度或电缆上下反向分线需求,选取所需的内弧缓冲接合座角度,并在选取后将框架连接座通过内嵌定位孔向调孔插槽内侧方向插接,使内扣接卡槽及对插限制柱的相互嵌合后完成对电缆过线夹框的朝向角度锁止,实现电缆的并行排列,进而可依据现场环节快速将电缆分布朝向进行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并行排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建设上的电线电缆基本用于施工设备上的供电,由于施工场地的复杂情况,施工用电缆的长度过长,在拖拽情况下电缆线发生缠绕混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缠绕在一起的电缆线不仅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而且长时间的缠绕会造成电缆内部线芯损坏导致,因此现有技术条件主要依靠电缆并行排列方式减少该问题的产生。
但是现有电缆并行排列时,常见电缆双端需纵向上下朝向分布施工,该施工手段容易受制于现场环境,如居民楼道电缆沟等狭窄架装地形施工时,不利于依据现场环节快速将电缆分布朝向进行调整,需要单独焊接走向支架应对该场景下的并行排列需求,因此并行排列灵活度不够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缆并行排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并行排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缆并行排列装置,包括排列调控框架和电缆过线夹框,所述电缆过线夹框的内侧嵌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内弧缓冲接合座,所述内弧缓冲接合座用于电缆并行穿接后的限位,所述电缆过线夹框和所述排列调控框架之间通过并行对角调控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并行对角调控件包括定位对接插柱、框架连接座、对插限制柱和锁止销头,所述内弧缓冲接合座设有容放穿出腔以及形变预留空腔,所述定位对接插柱与所述框架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对插限制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连接座内侧,所述定位对接插柱开设有若干个内扣接卡槽,所述内扣接卡槽用于所述定位对接插柱角度调整后与所述对插限制柱的插接定位,所述锁止销头贯穿所述框架连接座及所述对插限制柱,用于所述定位对接插柱插入所述框架连接座内侧后的并行角度限制。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排列调控框架内侧转动连接有调动丝杆,所述调动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扭操作头,所述框架连接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排列调控框架的内侧,所述调动丝杆贯穿所述框架连接座且与所述框架连接座螺纹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定位对接插柱开设的内扣接卡槽位置均设有定位插孔,所述锁止销头与所述定位插孔螺接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框架连接座开设有调孔插槽和内嵌定位孔,所述定位对接插柱贯穿所述内嵌定位孔并延伸至所述调孔插槽内,所述调孔插槽用于所述定位对接插柱插入后对位状态的显出。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排列调控框架固定连接有外安置装配座,用于与并行支架的螺接固定装配。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种电缆并行排列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外安置装配座与外置并行支架螺接固定后,依据当前需求的电缆并行排布高度,通过旋拧旋扭操作头在调动丝杆的传动作用下调节定位对接插柱所处高度位置;
步骤S2、之后依据电缆并行高度或电缆上下反向分线需求,选取所需的内弧缓冲接合座角度,并在选取后将框架连接座通过内嵌定位孔向调孔插槽内侧方向插接,使内扣接卡槽及对插限制柱的相互嵌合后完成对电缆过线夹框的朝向角度锁止,最终通过锁止销头插入定位插孔内侧完成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市正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宿州市正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7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