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动电机定子油冷结构及其油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94801.X | 申请日: | 2023-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11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雄;陈林;鲁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20 | 分类号: | H02K1/20;H02K5/20 |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尤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电机 定子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定子油冷结构及其油冷方法,其中,结构包括:壳体、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分别位于壳体内部;其中,定子绕组位于定子铁芯两侧;壳体设有进油孔、环形槽和喷油孔,进油孔、环形槽和喷油孔依次连通;定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冲片、第二铁芯冲片和第三铁芯冲片;第一铁芯冲片设有第一轴向通孔,第二铁芯冲片设有第二轴向通孔,第一轴向通孔、第二轴向通孔和环形槽依次连通。本发明可实现对定子铁芯的深层冷却,可实现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的同步冷却,整体冷却效率高,工艺过程简单,可大大效降低生产应用成本,还可使得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在冷却时冷却效果更为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机定子油冷结构及其油冷方法。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高速旋转工作过程中,其热源主要集中在电机定子以及电机转子的绕组和铁芯,若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会严重影响并降低驱动电机工作效率及其使用寿命。驱动电机工作效率的极限通常受制于其热极限能力,通过更强的散热技术,在同样尺寸下,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转矩密度可以获得提高,进而使得其工作性能和寿命得以提高。现有的驱动电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驱动电机,往往没有重视对电机定子的冷却。
现有驱动电机定子冷却方式,在对定子铁芯进行冷却时,冷却液通过流经设置于定子铁芯外环面的沟道,完成对定子铁芯的冷却,其冷却部位主要作用于定子铁芯的外环面,无法对定子铁芯进行更深入的冷却;另外,在定子铁芯外环面设置轴向沟道,会大大增加单个铁芯冲片加工的复杂度,在利用多个铁芯冲片拼接形成连贯的长沟道时,还对多个铁芯冲片的组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驱动电机定子冷却方案,其整体冷却效率低,工艺过程复杂。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优选对于现有驱动电机定子冷却方案所存在的冷却效率低、工艺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定子油冷结构,包括:
壳体1、定子铁芯2和定子绕组3,定子铁芯2和定子绕组3分别位于壳体1内部;其中,定子绕组3位于定子铁芯2两侧;
壳体1设有进油孔11、第一环形槽12和喷油孔13,进油孔11、第一环形槽12和喷油孔13依次连通;定子铁芯2包括第一铁芯冲片21、第二铁芯冲片22和第三铁芯冲片23,第一铁芯冲片21、第二铁芯冲片22和第三铁芯冲片23共中心轴,第三铁芯冲片23位于第一铁芯冲片21和第二铁芯冲片22之间,且半径小于第一铁芯冲片21和第二铁芯冲片22的半径;第一铁芯冲片21设有第一轴向通孔211,第二铁芯冲片22设有第二轴向通孔221,第一轴向通孔211、第二轴向通孔221和第一环形槽12依次连通;
冷却油由进油孔11注入后分为两路,一路沿第一环形槽12周向流动,流经喷油孔13时,通过喷油孔13径向冷却定子铁芯2一侧的定子绕组3;另一路穿过第二轴向通孔221,流经第二铁芯冲片22的外环面,汇入第一轴向通孔211,完成定子铁芯2的冷却后,通过第一轴向通孔211径向冷却定子铁芯2另一侧的定子绕组3。
优选的,喷油孔13、第一轴向通孔211和第二轴向通孔221分别沿周向阵列设置。
优选的,第一轴向通孔211与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参差设置。
优选的,第二轴向通孔221与中心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第一轴向通孔211和第二轴向通孔221的截面为矩形、圆形或扇形。
优选的,还包括:
密封圈4,密封圈4设于壳体1的第二环形槽14;其中,第二环形槽14的槽口方向分别朝向定子铁芯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未经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4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