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箱加热用水油循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392091.7 | 申请日: | 2023-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8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樊祥伟;李杰;祝令桥;王西金;陈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优路通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5/03 | 分类号: | B60K15/03;F02M31/16;F02M37/00;B01F27/721;B01F27/114;B01F27/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4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箱 加热 用水油 循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箱加热用水油循环装置,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右侧固定连接有副油箱,所述副油箱顶部设置有抽油机构,所述防护壳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防护壳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油箱,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循环加热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防护壳背面设置有传动机构。本发明,当电机在进行工作时,使得搅拌轴一旋转加快,当搅拌轴一速度过快时,离心力达到最大,使得配重冲击块和磁块一甩动至调节架最外侧,此时磁块一磁性吸附磁块二,同时对弹簧二进行压缩,使得伸展板展开,进而使伸展板与内胆箱内的油液接触面积加大,使得搅拌效果更好,保证了在加热时,对内胆箱内的油液加热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箱加热用水油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燃油箱是汽车油箱的全称。当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国内汽车工业的振兴,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燃油箱的需求呈明显增长趋势,汽车具有主油箱与副油箱,当车子在冬天进行驱动时,需要对主油箱内的油液进行加热,避免影响油液后续使用。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2276144.2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油箱加热用水油循环装置,该申请虽然解决了对主油箱温度过低而结蜡,但是该申请在进行对主油箱进行加热时,其内部油液无法充分混合,导致对主油箱内油液加热速率较慢,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可以保证主油箱内油液加热速率的一种油箱加热用水油循环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箱加热用水油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箱加热用水油循环装置,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右侧固定连接有副油箱,所述副油箱顶部设置有抽油机构,所述防护壳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防护壳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油箱,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循环加热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防护壳背面设置有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驱动箱,驱动箱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有输出轴,电机输出轴中部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一,皮带轮一传动连接有皮带一,电机输出轴前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一,电机输出轴带动皮带轮一和搅拌轴一旋转。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连接杆、调节架、弹簧一、升降板、配重冲击块、磁块一、弹簧二、伸展板和磁块二,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搅拌轴一外侧后端,所述调节架固定连接于连接杆顶部,所述弹簧一固定连接于调节架内底部,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于弹簧一顶端,所述配重冲击块固定连接于升降板顶部,所述磁块一固定连接于配重冲击块顶端,所述弹簧二固定连接于调节架顶部左侧,所述伸展板固定连接于弹簧二顶端,所述磁块二固定连接于伸展板内中部后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抽油机构包括出液管、电磁阀、抽油泵和抽油管,所述出液管固定连接于副油箱顶部右侧,所述电磁阀固定连接于出液管顶端,所述抽油泵固定连接于电磁阀顶部,所述抽油管固定连接于电磁阀左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加热机构包括内胆箱、加热框、水泵和循环管架,所述内胆箱固定连接于主油箱内底部,所述加热框固定连接于水箱外侧底部,所述水泵固定连接于水箱顶部右侧中间,所述循环管架固定连接于水泵顶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皮带一右端传动连接有皮带轮二,皮带轮二中心固定连接有搅拌轴二,所述皮带轮一左侧传动连接有皮带二,皮带二左端传动连接有皮带轮三,皮带轮三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三,通过设置搅拌轴一、搅拌轴二和搅拌轴三,可以对内胆箱内的油液搅拌均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抽油管远离抽油泵一端贯穿防护壳正面、主油箱正面右侧和内胆箱正面右侧并与内胆箱内相连通,可以通过抽油管将内胆箱内的油液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优路通汽配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优路通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2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