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生活污泥和风沙土混合土壤培育燕麦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0076.0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58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琪;叶文兴;王照兰;赵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A01G9/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 | 管士涛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污泥 和风 沙土 混合 土壤 培育 燕麦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生活污泥和风沙土混合土壤培育燕麦的装置及方法,涉及培育设备领域。一种用生活污泥和风沙土混合土壤培育燕麦的装置,包括框体,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框体上的培育筒;过滤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培育筒底部;隔板一和隔板二,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框体内壁;本发明,在向培育筒内喷洒营养液促进燕麦的生长时,能够根据进入管道三内的营养液经过喷水嘴喷出的水压大小,使得可自动调节喷水嘴与培育筒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对培育筒内燕麦的灌溉效果,防止经过喷水嘴喷出的水压较大对燕麦周围土壤,造成破坏,提高了燕麦培育的存活率,以及能够对燕麦灌溉营养液时多余的营养液进行回收过滤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土壤中养分的流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培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生活污泥和风沙土混合土壤培育燕麦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燕麦是一种低糖的高能食品,具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的功效,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燕麦适合在凉爽的环境种植,但是并不耐寒,因此温带地区北部最适宜于燕麦的种植,但是燕麦的的种子在正式播种前一般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育,因此,通常采用燕麦种子培育装置进行培育工作。
目前燕麦种子培育装置,通常是将燕麦种子放置进由生活污泥和风沙土混合出土壤的培育盘中培育,然后在燕麦种子发芽长出幼苗需要促进燕麦幼苗生长时,通常会通过喷洒机构向燕麦种子培育装置内的培育盘中喷洒营养液,但由于喷洒头是固定设置在燕麦种子培育装置内,使得在喷洒营养液的过程中水压不稳定,导致喷洒头喷出的水压较大时,容易对燕麦幼苗周围的土壤造成破坏,。因此,降低培育出的燕麦幼苗存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生活污泥和风沙土混合土壤培育燕麦的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用生活污泥和风沙土混合土壤培育燕麦的装置,包括框体,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框体上的培育筒;过滤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培育筒底部;隔板一和隔板二,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框体内壁,其中,所述框体内位于隔板一与隔板二之间设有过滤腔,所述隔板一和隔板二上均开设有漏水孔;混合腔,设置在所述框体内,且位于所述隔板二的下方;活性炭滤网,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腔内;刮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活性炭滤网表面上;滑槽,设置在所述框体上,且与所述过滤腔相连通;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刮板上;喷气嘴,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杆贯穿与过滤腔内的一端上,且用于吸附外部气体,并喷向活性炭滤网;螺纹套,滑动连接在所述框体上;滑杆,滑动连接在所述螺纹套内;喷水嘴,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杆上,且用于抽取混合腔内的液体,并喷向培育在培育筒内的燕麦。
为了便于实现培育筒的拆卸和安装,优选地,所述框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培育筒经过放置槽放置在放置架上。
为了能够对培育筒内的燕麦进行灌溉,优选地,所述框体侧壁固定安装有抽水泵、管道一和管道二,所述抽水泵的输入端与混合腔固定连通,所述管道一其一端与抽水泵输出端固定连通,另一端与管道二固定连通,所述管道二远离管道一的一端通过管道三与喷水嘴固定连通。
为了能够根据水压大小调节喷水嘴的高低,进一步地,所述管道三固定连接在螺纹套上,所述管道三内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导杆上滑动连接有阻隔盘,所述阻隔盘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阻隔盘与管道三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弹簧,所述阻隔盘上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阻隔盘的一端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管道三上设有用于对拉绳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组件。
为了能够对拉绳提供支撑限位作用,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固定连接在管道三上,所述支撑杆二固定连接在管道三内壁,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上均固定连接有多组套环,所述拉绳置于套环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0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