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一次性质粒裂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5909.4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0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超;宋嘉一;林恒;马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祖游行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质粒 裂解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全一次性质粒裂解系统,包括第一供液器、第二供液器、第三供液器、第一输送泵、裂解反应器、第一混合器及第一管路组件,第一供液器具有用于存放菌悬液的一次性容器,第二供液器具有用于存放裂解液的一次性容器,第三供液器具有用于存放中止液的一次性容器,裂解反应器具有一次性容器,菌悬液与裂解液进入裂解反应器内进行混合裂解反应,裂解后的液体与第三供液器内的中止液再进入第一混合器内进行混合。本公开首次将一次性设计应用在质粒裂解生产,整套系统与物料接触部件均可为价格便宜的塑料制品,在使用现场直接无破坏性组装,可省去很多复杂的工作,操作非常方便,极大简便了用户使用和更换等。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质粒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一次性质粒裂解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药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均需要质粒作为原料,质粒的生产中的核心工序之一为裂解,裂解工艺一般包含三种原料或四种原料(菌悬液、裂解液、中止液及辅助液),菌悬液与裂解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反应一定时间,然后反应液与中止液按一定比例混合中止反应,根据具体工艺再确定是否需要辅助液,从而完成质粒的裂解,裂解时间的准确控制,裂解液和菌悬液的局部比例,混合的均匀度等对裂解的产品质量和收率影响很大。但是,现有的质粒裂解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不便,采用常规的搅拌系统对于生产规模的裂解,局部的混合均匀度差,剪切力大,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而且现有的本申请的质粒裂解系统均采用不锈钢管道、容器等,需要用碱液清洗管道、容器等,注射用水反复淋洗,且结构设计时需要有大量防止“死角”无法清洗的问题,还需要蒸汽灭菌等很多复杂的流程,导致结构极其复杂,成本高,容易出错,增加碱性废水等排污,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和发展等。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一次性质粒裂解系统,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一次性质粒裂解系统,包括第一供液器、第二供液器、第三供液器、第一输送泵、裂解反应器、第一混合器及用于连接各个部分的第一管路组件,第一供液器具有用于存放菌悬液的一次性容器,第二供液器具有用于存放裂解液的一次性容器,第三供液器具有用于存放中止液的一次性容器,裂解反应器具有用于液体混合的一次性容器,在第一输送泵的作用下,第一供液器内的菌悬液与第二供液器内的裂解液进入裂解反应器的一次性容器内进行混合裂解反应,裂解后的液体与第三供液器内的中止液再进入第一混合器内进行混合以得到需要的液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预混反应器,预混反应器具有用于液体混合的一次性容器,在第一输送泵的作用下,第一供液器内的菌悬液与第二供液器内的裂解液先进入预混反应器内进行连续预混合,预混合后的液体再进入裂解反应器的一次性容器内进行混合裂解反应,裂解后的液体与第三供液器内的中止液再进入第一混合器内进行混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收获器,收获器具有用于液体混合的一次性容器,第一混合器为静态混合器,裂解后的液体与第三供液器内的中止液先进入第一混合器内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液体再进入收获器内进行收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混反应器的一次性容器上设置有Y型入口,第一供液器、第二供液器、第三供液器、第一输送泵、预混反应器、裂解反应器及第一混合器设置在机架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混反应器3包括搅拌装置32,搅拌装置43上设置有温度控制组件和第二传感器,搅拌装置32能够使预混反应器3的一次性容器旋转以使一次性容器内的液体预混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四供料容器,第四供料容器具有用于存放辅助液的一次性容器,裂解后的液体与第三供液器内的中止液和第四供料容器内的辅助液进入第一混合器内进行混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路组件为一次性管路组件,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第一软管上设置有第一管夹,第一软管与第一连接头的连接处及第一软管与第二连接头的连接处分别通过第一扎带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5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