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学吸收池的高灵敏气体检测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2722.9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3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任卫卫;刘力勋;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智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汪浩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学 吸收 灵敏 气体 检测 传感器 | ||
本发明涉及检测仪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吸收池的高灵敏气体检测传感器,包括两组支撑座,两组支撑座之间固定有吸收池壳体,支撑座一端固定有气体检测传感器,吸收池壳体外表面设有光线入射口和光线出射口,吸收池壳体内腔固定有相对的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吸收池壳体内设置有第三反光镜,第三反光镜内固定有固定杆,吸收池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固定杆外壁上设有调节机构,转动杆外壁上设有辅助机构。该用于光学吸收池的高灵敏气体检测传感器,通过设置辅助机构和调节机构,使得固定杆转动的同时,达到改变吸收池壳体内光线光程的目的,同时通过改变插板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使得第三反光镜进行位置偏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光学吸收池的高灵敏气体检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光学气体吸收池是光学吸收法气体分析仪的核心传感部件,在使用点光源的情况下,光学气体吸收池的光程长度和相对孔径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光学气体吸收池的结构直接关系到光线在待检测气体中的有效光程,光学气体吸收池内的气体置换速率决定了气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效率。
目前,在气体检测的过程中,待检测气体会充斥在光学气体吸收池内,从外接照射到气体吸收池内部的激光会在反光镜的作用下在气体吸收池内部进行多次反射,激光在被发射的过程中会被带检测气体吸收掉某一频率的光波,使得气体吸收池内的激光所携带的信息发生变化,最终当气体吸收池内的光信号照射出气体吸收池后,可以通过检测光信号中被吸收的激光的频率得知被检测气体中气体分子的组成,同时可以通过激光被衰减吸收的程度得知带检测气体的浓度。
经公开号CN108169170A公布了一种气体吸收池,第三反光镜可以将从入射口照射进吸收池壳体内的光线发射至第一反光镜,此时该光线会在第一反光镜与第二反光镜之间经过至少一次反射从出射口照射出吸收池壳体;同时第三反光镜是可旋转的固定在气体吸收池壳体中内腔的内壁上,第三反光镜通过反光镜调节杆与光程调节杆相连接,而光程调节杆又是穿过吸收池壳体的,即光程调节杆的一部分位于吸收池壳体外侧。
现有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光程调节杆的升降来控制第三反光镜顺时针或逆时针发生旋转,从而达到通过控制光程调节杆升降来控制第三反光镜的角度,进而改变气体吸收池内光线的光程的目的,上述装置虽然可以达到调节光线光程的目的,但在气体检测传感器对比检测时,第三反光镜的位置固定,不便于进行对比研究。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学吸收池的高灵敏气体检测传感器,具备调节第三反光镜位置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第三反光镜位置不便调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学吸收池的高灵敏气体检测传感器,包括两组支撑座,两组所述支撑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吸收池壳体,所述支撑座一端固定安装有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检测端穿出于吸收池壳体,所述吸收池壳体外表面设有光线入射口和光线出射口,所述吸收池壳体内腔固定安装有相对的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所述吸收池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线至第一反光镜的第三反光镜,所述第三反光镜内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吸收池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固定杆外壁上设有调整第三反光镜折射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转动杆外壁上设有调节第三反光镜位置的辅助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联动运动使得固定杆进行转动,从而达到调节第三反光镜角度的效果;
所述辅助机构通过竖直方向的移动带动固定杆进行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第三反光镜位置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转动杆外壁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外壁两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应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轴座,所述轴座内转动连接有连板,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在两组连板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智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智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2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