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危险性矿震判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1681.1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7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坤友;窦林名;杨科;李家卓;马衍坤;吴嘉璇;马日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1V1/28;G01V1/5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徐州苏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43 | 代理人: | 张旭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危险性 矿震判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危险性矿震判识方法,先根据各个拾震器接收的震动波数据获取实体煤区域和采空区区域矿震的坐标及能量,并确定实体煤区域和采空区区域矿震能量衰减系数ηsubgt;实/subgt;和ηsubgt;空/subgt;;以诱发巷道冲击的巷道处临界动载能量Esubgt;临/subgt;并结合上述获得的数据,反算不同能量矿震在实体煤区域和采空区区域的距离Dsubgt;实/subgt;和Dsubgt;空/subgt;,并根据该煤矿的地质图像以巷道为圆心、以覆岩岩层破断线为分界,在巷道实体煤侧和采空区侧分别以Dsubgt;实/subgt;和Dsubgt;空/subgt;为半径绘制圆弧分界线;根据相同能量的矿震在该图像内是否分布在圆弧分界线以内对危险性矿震进行判别;最终能从煤矿中发生的矿震中识别出危险性矿震,进而针对危险性矿震进行工作面冲击风险监测预警及冲击地压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危险性矿震判识方法,属于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采空区覆岩破断、超前区域煤岩体破裂及断层滑移等均可诱发矿震,矿震以应力波形式向周围三维空间传播,对围岩产生动载扰动作用,当其产生的动载达到一定强度,叠加煤岩体高静载应力后可诱发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严重制约了煤矿尤其是深部开采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但当矿震能量小、距采掘工作面和巷道较远时,由于传播过程中地层对应力波能量具有一定的衰减和消耗作用,其对采掘空间和巷道周围煤岩体动载作用较弱,并不会诱发灾害。因此,矿震是煤矿煤炭开采的必然产物,对煤矿矿震并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矿震都能致灾,矿震的致灾风险与其能量、距采掘空间和巷道距离及支护强度等密切相关,其中即使能量较小、但距采掘工作面或巷道非常近的矿震也可诱发冲击地压灾害,而能量较大、但距离采掘工作面或巷道非常远的矿震则不会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目前,大部分煤矿内均安装了矿井微震监测系统及其配套拾震器,这些煤矿仅以能量来评判矿震,生产过程中谈“震”色变,一旦通过矿井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到煤矿发生能量大于设定能量值的矿震,就会针对性的加大区域卸压解危强度,将每次超过设定能量值的矿震均认为是灾害,使矿井卸压解危实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另外由于进行区域卸压解危时会降低煤矿生产效率,且多次区域卸压解危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实际上能够导致采掘空间和巷道围岩灾变诱发冲击地压的矿震可称为危险性矿震,其他仅有扰动作用而不致灾的矿震可称为常规矿震。因此,危险性矿震的有效判别对于正确认识矿震、工作面冲击风险监测预警及冲击地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危险性矿震判识方法,能从煤矿中发生的矿震中识别出危险性矿震,进而针对危险性矿震进行工作面冲击风险监测预警及冲击地压防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危险性矿震判识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利用井下已安装的微震监测系统及其配套的拾震器,监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临近实体煤区域及临近采空区内矿震发生时各个拾震器监测到的震动波波形,根据各个拾震器的P波到时分别选择距离实体煤区域内矿震震源较近的n个拾震器(对于实体煤矿震需选择震源与拾震器直线不穿过采空区的拾震器,如有穿过采空区的拾震器即使其距离震源更近也需舍弃)、和距离采空区区域内矿震震源较近的n个拾震器,分别分析实体煤区域内矿震震动波传播至选择的各个拾震器时的P波到时和质点震动速度,以及采空区域内矿震震动波传播至选择的各个拾震器时的P波到时和质点震动速度,同时记录实体煤区域内和采空区区域内各自矿震的三维坐标(x0,y0,z0)及其能量;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取的数据,分别计算实体煤区域内和采空区区域内各自矿震位置距各自选择的拾震器间的空间距离di,以每个矿震位置距各拾震器间的空间距离di为自变量,以每个矿震发生时各拾震器质点震动速度为因变量,按幂函数形式进行拟合,得到该函数的指数,即震动波衰减系数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1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穴测腔声纳仪器的俯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普外手术临床止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