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防沉淀结晶的岩溶区隧道排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66858.9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1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杰;陈彬科;杨涛;邓渊;王禹迪;张灿;叶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03F5/04;E03F5/02;E03F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千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9 | 代理人: | 姚坤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结晶 岩溶 隧道 排水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防沉淀结晶的岩溶区隧道排水结构,包括隧道本体,在隧道本体内埋设有排水管网,在隧道本体的道路部分设有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沟,排水管网的出水端连接至中央排水沟,在中央排水沟的底部设有若干集水坑,相邻两个集水坑之间的中央排水沟形成单向引流槽,单向引流槽的槽底倾斜设置,横向排水沟的底面倾斜设置;在道路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检修井,检修井与对应的横向排水沟的外端连通,横向排水沟的内端与中央排水沟连通。采用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实现了对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中央排水沟的局部可视化管理,提高了隧道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和中央排水沟的可清洗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防沉淀结晶的岩溶区隧道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排水结构是隧道安全运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通常情况下,在隧道排水结构中,围岩中的水通过隧道排水管网排入中央水沟。然而,排水系统因沉淀结晶而堵塞现象在公路隧道普遍出现,致使隧道排水结构整体失效,恶化了隧道结构受力与服役年限。隧道排水管网包括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其中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和中央水沟最容易出现堵塞情况。
已有调查分析表明,造成排水通道堵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地下水渗流结晶作用在排水管道内所生成的CaCO3,MgCO3,BaCO3等沉淀结晶物;
(2)、地下水渗流运动过程中冲刷围岩所产生的围岩碎片及围岩颗粒,这些围岩碎片及围岩颗粒随地下水渗流运动而进入到排水管道或排水通道内;
(3)、在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部分泥沙随地下水流动而进入到排水管道或排水通道内。
传统隧道排水结构中,纵向排水管受限于线路坡度以及全隧道贯通,存在易堵塞和后期清理困难的问题。此外,由于隧道修建完毕后,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通常被封闭在二次衬砌背后,无法实现可视化,所以很难针对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进行有效的清淤措施。中央水沟全部预埋在道路下方,对其清理难度随隧道深度加深而提高。
发明内容
未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分段清理的方式对中央水沟进行管理疏通,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防沉淀结晶的岩溶区隧道排水结构,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包括底部的道路和拱形的隧道壁,在所述道路和所述隧道壁内埋设有排水管网,在所述道路的中部沿所述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埋设有中央排水沟,所述排水管网的出水端连接至所述中央排水沟,其关键在于:
在所述中央排水沟的底部设有若干集水坑,所有所述集水坑沿所述中央排水沟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两个所述集水坑之间的中央排水沟形成单向引流槽,所述单向引流槽的槽底倾斜设置,所述单向引流槽一端槽底的水平高度大于其另一端槽底的水平高度;
在所述中央排水沟两侧的所述道路内还埋设有横向排水沟,该横向排水沟沿所述隧道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排水沟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横向排水沟外端底面的水平高度大于其内端底面的水平高度;在所述道路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检修井,所述检修井与所述横向排水沟一一对应,所述检修井与对应的所述横向排水沟的外端连通,所述横向排水沟的内端与所述中央排水沟连通;
所述检修井的顶部开口于所述道路的路面,在所述检修井的顶部设有盖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为中央排水沟6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桶体c1向下嵌入集水坑7时的状态图;
图5为桶体c1向上提出集水坑7时的状态图;
图6为桶体c1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68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车及无人配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路侧储能模组及储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