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大模型web渲染轻量化快速展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61181.X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1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韬;王伟;徐品;赵言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缤汇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10 | 分类号: | G06T17/10;G06T15/00;G06F3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程一航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扬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型 web 渲染 量化 快速 展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大模型web渲染轻量化快速展示方法,获取不同建筑BIM模型文件的传输3D模型数据、3D模型理论计算模型和建筑物渲染时的效果、时间及优先级;在不同建筑BIM模型文件接上数据压缩算法,且未向BIM模型文件3D模型数据压缩算法发出压缩数据时,单位时间获取BIM模型文件数据分离接收通道上的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根据单位时间轻量化展示数据、数据分离信息和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确定BIM模型文件3D模型数据压缩算法当前测量的BIM模型文件数据的渲染效果;本发明能够快速对BIM模型文件数据处理并保证其得到及时处理,通过滤除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渲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大模型web渲染轻量化快速展示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BIM建筑信息模型一般需要专业建模软件打开浏览,并且这些软件的安装成本及硬件配置要求往往比较高,同时也很难与其他应用软件系统进行集成整合。目前对BIM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大量的网络化,所以最后生成的模型压缩率大小很关键,因为这涉及到模型的网络传输时间。如果轻量化模型太大,下载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而BIM模型往往非常大,单体一栋楼的BIM模型1-2G是常见现象。这样的模型在日常管理的3D可视化应用中是不太可用的,因此往往需要轻量化。而BIM模型的轻量化过程,可能本身就要消耗大量时间精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大模型web渲染轻量化快速展示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3D大模型web渲染轻量化快速展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不同建筑BIM模型文件的传输3D模型数据、3D模型理论计算模型和建筑物渲染时的效果、时间及优先级,传输模型文件的3D模型数据、根据服务器可支持读取多种模型资源类型库匹配,进行资源匹配,加载到一个统一且干净的数据结构中;
S2、在所述不同建筑BIM模型文件接上数据压缩算法,且未向BIM模型文件3D模型数据压缩算法发出压缩数据时,单位时间获取所述BIM模型文件数据分离接收通道上的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在服务器上使用Fast-Quadric-Mesh-Simplification算法,采用四面体拓扑结构表示三角形网格,快速计算顶点的误差和权重,重建网格,保留计算的顶点和三角形,基于自建C++库,减少三角面10倍,匹配模型数据,对大模型采用自动分割的方法,通过算法自动将三维模型分割为不同的部分;
S3、在服务器端对原模型保留完整的轮廓重构新模型,按照glb格式的要求进行模型数据重构;根据单位时间轻量化展示数据、数据分离信息和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确定所述BIM模型文件3D模型数据压缩算法当前测量到的BIM模型文件数据的渲染效果;在服务器端构建UV映射技术,对模型进行纹理及细节进行处理、烘焙、导出缩略图处理;其中,所述服务器端采用Gzip和Draco压缩模型。
优选的,所述根据单位时间轻量化展示数据、数据分离信息和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确定BIM模型文件3D模型数据压缩算法当前测量到的BIM模型文件数据的渲染效果,具体步骤为:
若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位于单位时间轻量化展示数据和数据分离信息之间,则将所述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作为数据的渲染效果;
若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小于等于单位时间轻量化展示数据,则将所述单位时间轻量化展示数据作为数据的渲染效果;
若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大于等于所述数据分离信息,则将所述数据分离信息减去特定环境下的标准数据冗余剔除后作为数据的渲染效果。
优选的,所述根据单位时间轻量化展示数据、数据分离信息和当前轻量化展示数据确定BIM模型文件3D模型数据压缩算法当前测量到的BIM模型文件数据的渲染效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缤汇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缤汇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11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