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暗挖隧道中洞法快速转换结构及快速转换开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56777.0 | 申请日: | 2023-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3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闫鑫雨;谭竹青;谭啸峰;刘毅;崔孟雷;芦佳帅;康安帅;张岩;磨卫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9/00;E21D11/00;E21D11/10;E21D11/18;E21D11/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吴慧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中洞法 快速 转换 结构 开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中洞法快速转换结构,包括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中洞法隧道和临时横向通道,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与中洞法隧道之间通过临时横向通道连通,在暗挖隧道时,双侧壁导坑法与中洞法通过临时横向通道进行转换,临时横向通道设置在双侧壁导坑法隧道的①号导洞、②号导洞与中洞法隧道的中导洞之间。本发明通过增设临时施工通道,在双侧壁导坑法段隧道施工结束前提前进行中洞法段隧道开挖,降低工序转换对工期影响,从而节省工期,保障隧道安全有序施工的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中洞法快速转换开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暗挖隧道中洞法快速转换结构及快速转换开挖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地铁大断面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向中洞法转换施工过程中,变断面段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施工工序交叉多,施工进度慢,限制了施工效率,不能达到提高隧道开挖施工工效,实现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
2011-08-17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11010080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开挖施工方法,所要开挖的隧道包括第一正线隧道常规段、第一正线隧道扩大段、第二正线隧道常规段、第二正线隧道扩大段、渡线隧道段,其中,第一正线隧道常规段或第二正线隧道常规段仅仅容纳单线的第一正线或第二正线,为单洞单线隧道;第一正线隧道扩大段需要容纳第一正线、停车线、连接第一正线和停车线的渡线以及连接第二正线和停车线的渡线,该隧道段从最小断面处逐渐扩大到最大断面隧道段;第二正线隧道扩大段需要容纳第二正线以及连接第二正线和停车线的渡线,该隧道段从最小断面处逐渐扩大到最大断面隧道段;渡线隧道段需要容纳连接第二正线和停车线的渡线。所述方法首先开挖最大断面隧道段,然后从最大断面隧道段由大断面向较小断面过渡,从而实现以自大而小收缩断面的方式对含渡线和停车线的地铁区间隧道进行开挖施工。但仍然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暗挖隧道中洞法快速转换结构及快速转换开挖方法,在地铁大断面矿山法隧道开挖过程中,当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向中洞法转换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导洞开挖进尺步距,增设临时施工通道,在双侧壁导坑法段隧道施工结束前提前进行中洞法段隧道开挖,降低工序转换对工期影响,从而节省工期,保障隧道安全有序施工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暗挖隧道中洞法快速转换结构,包括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中洞法隧道和临时横向通道,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与中洞法隧道之间通过临时横向通道连通,在暗挖隧道时,双侧壁导坑法与中洞法通过临时横向通道进行转换,临时横向通道设置在双侧壁导坑法隧道的①号导洞、②号导洞与中洞法隧道的中导洞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临时横向通道包括上层通道和下层通道,上层通道位于下层通道的上方,先施工上层通道再施工下层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临时横向通道还包括中间支撑,中间支撑的一端放置在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中①号导洞与②号导洞之间的横向支撑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侧壁导坑法隧道包括①号导洞、②号导洞、③号导洞、④号导洞、⑤号导洞、⑥号导洞,①号导洞、③号导洞、⑤号导洞分别位于②号导洞、④号导洞、⑥号导洞的上方,上下导洞之间设有横向支撑,左右导洞之间设有竖向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与中洞法隧道交界面处,破除双侧壁导坑法隧道①号导洞竖向支撑,施工临时横向通道的上层通道,破除②号导洞竖向支撑,施工临时横向通道的下层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中洞法隧道包括中导洞、左侧导洞和右侧导洞,中导洞位于左侧导洞与右侧导洞之间,从临时横向通道进入中洞法隧道的中导洞,再由中导洞左侧导洞和右侧导洞。
进一步的,所述中洞法隧道的中导洞中设有第一榀钢架、第二榀钢架和第三榀钢架,三榀钢架依次排列并采用渐变抬高形式,从第一榀钢架逐渐抬高至拱顶,第三榀钢架与中导洞的拱顶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6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