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压电路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51176.0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2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邱东;辛振鹏;杨健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歌尔丹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73 | 分类号: | G05F1/57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薛福玲 |
地址: | 261199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清***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压 电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稳压电路及装置,包括:电压反馈模块、误差放大模块和电压调整模块,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调整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压调整模块的第二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电压调整模块的第三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压反馈模块,用于在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时,根据输出电压向误差放大模块输出误差反馈电压;误差放大模块,用于根据误差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输出误差放大电压至电压调整模块;电压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误差放大电压调节所述输出电压,以使输出电压保持恒定。无需在电路中设置集成电路芯片,降低了电路的设计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电力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压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些电路或器件需要在特定的电压下工作,因此需要为电路或器件提供恒定的电压,目前通常采用具有稳压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恒定电压的输出,但是集成电路芯片的成本较高,导致电路的设计成本增加。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稳压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集成电路芯片导致电路设计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压反馈模块、误差放大模块和电压调整模块,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第二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向所述误差放大模块输出误差反馈电压;
所述误差放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误差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输出误差放大电压至所述电压调整模块;
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误差放大电压调节所述输出电压,以使所述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可选地,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
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用于在所处回路的回路电流大于回路限制电流时,将所述回路电流限定在回路安全电流之下。
可选地,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值限制在设定安全电压之下。
可选地,所述电压调整模块包括分压单元和调整单元,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调整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调整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调整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分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误差放大电压产生调整电压,并将所述调整电压传输至所述调整单元;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整电压调节分压值,并通过调节后的分压值将所述输出电压调整至目标输出电压。
可选地,所述电压反馈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基准电压连接。
可选地,所述误差放大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参考电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歌尔丹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坊歌尔丹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1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龙门加工机双主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直升机智能减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