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楔形衔接结构医用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45327.1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49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荣;欧秋生;曹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朱忠俊 |
地址: | 51053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楔形 衔接 结构 医用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医用导管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楔形衔接结构医用导管,包括采用不同材质制成的第一节段及第二节段,所述第一节段的端面延伸形成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节段的端面部分延伸形成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相互拼接以使第一节段及第二节段形成整体结构;相对现有医用导管的平口对接,能够使得第一节段或第二节段在拼接部位的一个方向上逐渐减少,即拼接部位处的不同材质的过渡是渐变的,从而使得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拼接形成的整体医用导管在弯折时,其拼接部位的受力更加均匀,力的传递更加顺畅,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导管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楔形衔接结构医用导管。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医用导管等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采用血管内导管等器械的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因此,医用导管是介入手术治疗当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医用导管是连通人体内外的一系列管腔制品的总称,由金属、粘合剂和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所组成。不同的导管有着不同的结构、材料,所以也会有不同的功能用途。
推送到位性能是医用导管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其要求医用导管远端段(即远离操作者,且靠近病灶处的一端)具备柔顺性,而近端段(即靠近操作者的一端)需要一定支撑性,简而言之,在一根医用导管上需要具备不同的软硬度。为此,现有的医用导管会采用不同种类、不同软硬度、甚至不同粗细长短的材料来组装成为一根完整的医用导管。现有的方法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简单的平口对接。这容易使得医用导管软硬度、直径大小不同的部分衔接生硬,医用导管的“一体化”程度不高,顺应性较差。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管体顺应性差,推送力传递不均匀,导致医用导管在血管的弯折处难以顺畅地弯折,形成类似“多节棍”的效果,甚至在某个衔接处产生应力集中,使得导管弯折损坏。
现有一种分段式柔性渐变血管微导管,包括管轴,所述管轴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为近端,管轴近端连接有用于连接其他医用设备的接头,管轴用于进入患者血管的一段设为远端;所述管轴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硬度的节段,多个节段由管轴近端向管轴远端按由硬到软的顺序依次连接,相邻节段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多个节段分别是采用不同的柔性可变形材料制成。
上述现有的导管,虽然将不同材质、不同管径的材料结合成一根完整的导管,但是不同材质的节段与连接器的连接部分仍然是简单的平口对接,无法解决医用导管在血管的弯折处难以顺畅地弯折,形成类似“多节棍”的效果,甚至在某个衔接处产生应力集中,使得导管弯折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医用导管中的不同材质节段之间的连接部位过度不自然,容易应力集中而难以顺畅地通过血管的问题,提供一种楔形衔接结构医用导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楔形衔接结构医用导管,包括采用不同材质制成的第一节段及第二节段,所述第一节段的端面部分延伸形成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节段的端面部分延伸形成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相互拼接以使第一节段及第二节段形成整体结构。
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为不同材质的两段导管,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拼接而形成整体结构时,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的拼接部位由于有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的存在,使得第一节段或第二节段在拼接部位的一个方向上逐渐减少,即拼接部位处的不同材质的过渡是渐变的,从而使得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拼接形成的整体医用导管在弯折时,其拼接部位的受力更加均匀,力的传递更加顺畅,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的形状、体积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径向横截面的形状呈直角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5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