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弹出水基于超空泡原理降载增稳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44828.8 | 申请日: | 2023-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4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收;龙腾;安海潮;史人赫;孙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42B15/01 | 分类号: | F42B15/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王松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弹 出水 基于 空泡 原理 降载增稳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导弹出水基于超空泡原理降载增稳装置,属于导弹高速出水降载增稳领域。本发明主要由顶部喷气装置和侧部喷气装置组成,侧部喷气装置设有多组,依次沿导弹侧部绕其周身等距排布。本发明利用反应剂的水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将导弹头部包裹其中,从而降低导弹在出水前受到的不均匀载荷影响,进而实现导弹出水过程的降载增稳,提高导弹打击目标的精准度。顶部、侧部喷气装置通过反应剂水解反应实现对导弹头部进行气体包裹,无需对导弹进行繁琐的改造,改造成本低,也不会对导弹结构造成显性破坏,此外,本发明在顶部、侧部喷气装置的配合下产生的气体包裹导弹头部的面积大,包裹速度快,提高对导弹出水前所述瞬态变化过程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弹高速出水降载增稳领域,涉及一种导弹出水基于超空泡原理降载增稳装置。
背景技术
超空泡技术是应用于水下航行器非常有效的减阻方法。目前该技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像俄罗斯是最早提出了水下超空泡航行器(鱼雷)的概念,通过将鱼雷包围在空泡之中,进而实现鱼雷与水隔离,从而大大降低了鱼雷在水下航行的阻力。基于此,美国DSG技术公司参考了俄罗斯“暴风”超空泡鱼雷的原理,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多环境弹药”,使用的超空泡技术让子弹在水下发射后,在其四周形成一个包裹子弹的气泡,减少子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使子弹在水中移动得更快,动能损失更小,进而达到对目标造成精准射击的目的。
上述超空泡技术虽然已经得到了应用,但是解决的技术问题仅仅是对水下航行器、鱼雷、水下子弹等装置减少其自身水阻,并且超空泡技术的实现难度较高,对水下航行器的改造过程复杂,改造成本过高。
在现有的超空泡技术中关于如何实现导弹出水时降载增稳并未公开相关的解决方案。众所周知,导弹出水过程是一个速度快、时间短的瞬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导弹出水的一瞬间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载荷,使得导弹弹头周身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导弹发生出水前偏移,最终影响导弹打击目标的精准度下降。因此,关于如何实现潜艇发射的导弹能够精准打击目标是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技术难题,任何国家在这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弹出水基于超空泡原理降载增稳装置,在导弹头部和侧部分别开设用于化学反应的腔室,在导弹出水前,通过引海水与腔室中的反应剂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所述气体进而将导弹头部包裹其中,从而实现导弹头部与水隔离,有效的降低导弹在出水前受到的不均匀载荷影响,进而实现导弹出水过程的降载增稳,显著提高导弹打击目标的精准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导弹出水基于超空泡原理降载增稳装置,包括顶部喷气装置和侧部喷气装置。顶部喷气装置设置在导弹弹头顶部位置;所述侧部喷气装置设有多组,依次沿导弹侧部绕其周身等距排布。
所述顶部喷气装置包括顶部反应室、顶部排气管、顶部通水管、顶部单向阀、顶帽和连接架。
所述顶部反应室是在导弹顶部开设的孔洞;所述顶部排气管与顶部反应室连接并相通;所述顶部通水管连接于反应室与导弹外壁,在顶部通水管靠近导弹外壁处设置顶部单向阀;所述顶帽设置在导弹头部顶端位置并通过四组连接架与导弹头部连接,顶帽与导弹顶部的圆弧截面相同,从而不破坏导弹头部的流线型,在顶帽与导弹头部之间留有20-50mm间隙。
所述侧部喷气装置包括侧部反应室、侧部排气管、侧部通水管、挡水板和侧部单向阀。所述侧部反应室是在导弹侧部开设的孔洞;所述侧部排气管与侧部反应室连接并相通;所述侧部通水管连接于侧部反应室与导弹外壁,在侧部通水管靠近导弹外壁处设置侧部单向阀;所述侧部排气管进口端截面是圆形,出口端截面是矩形;所述挡水板为矩形板,与侧部排气管的出口端截面相同,挡水板通过转轴与导弹外壁转动配合,挡水板只能由内向外打开,外界海水无法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48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