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44548.7 | 申请日: | 2023-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1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徐铭;程明;袁志华;张蕾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心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33;A61B5/053;A61B5/11;A61B5/145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吴启凡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流 动力学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涉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信号连接的采集端与数据分析端;采集端包括主体部分、体表导联与光电耳塞,体表导联包括心电导联和阻抗检测导联;光电耳塞、心电导联、阻抗检测导联均一端连接主体部分,另一端贴附于人体表面进行采集,得到血氧饱和度、灌注指数、脉搏波、心电、呼吸、生物阻抗等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至数据分析端,再得到心排血量、射血分数、主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肺动脉压、血流量、心功能指数、动脉血管硬化或狭窄程度、心率变异性等参数数据。本发明可在对机体没有机械损害的测量方式下实现无创式血流动力学连续监测,且整体具有小巧方便,便于携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ICU,对危重患者尤其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及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个重要且关键地项目,血流动力学是通过血压与心率等因素的分析来研究循环系统中血液的运行情况,可以通过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的、动态的和连续的监测,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根据数据反馈的信息来了解病人的病情以及判断临床治疗的疗效。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血流动力学产品采集方式多为有创的或者微创的,例如以往在大部分医院中如需获得心血管系统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采用有创手段,由于已知的并发症或感染风险,患者感觉疼痛,费用大,危险性高,适应症少,获取参数有限,浪费时间等,仅限于危重病人必需时的检测,严重制约着对疾病的有效治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凭借有着无创伤性感染风险,可以快捷地为临床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并且无创并发症少,病人痛苦较小、易接受简便易行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即采用对机体没有机械损害的方法,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高效、低成本、无危险、无禁忌症的获取尽可能多的有关心血管功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检测技术对于危重病人既可用于检查治疗,也可用于脉搏波和心电图的同步监测,可及早发现致命性病变,对一般病人则可用于早期诊断、疾病分型、用药指导及预后评估。由于许多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在患者有明显症状前已使不少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该技术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的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用于施行冠脉血流重建术的病人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判定,可减少或不做冠脉造影检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降低治疗费用。在临床研究和治疗中,无创检测技术可以方便的获取治疗效果的客观数据,有利于治疗方案的改进。
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包括心率(HR)、无创血压(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排血量(C0)等监测指标。目前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存在以下缺点:
1、只靠心电图不能全面评价心脏的全面健康状况,目前无创监测的心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各种远程心电监护仪无法完成血流动力学监测。
2、无创监测设备难以做到连续动态监测。比如血氧脉搏监测,采用的透射式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发光管和光敏传感器被放置在人体的两侧,并需保证处于人体两侧的垂直位置上,因此,测试位置多选择在肢体的末端,如手指、脚指端或耳垂,这使得光敏传感器的位置放置比较单一,无法检测人体多个部位的血氧饱和度;其次透射式多采用夹式或套式测量,一定程度上造成使用者压迫感,较长时间佩戴,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不适和测量误差,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设备体积较大,无法做到随身携带。
基于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创、便携式、舒适化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对机体没有侵入或损害的测量方式下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包括血氧饱和度、灌注指数、脉搏波、心电、呼吸、生物阻抗等,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心排血量、射血分数、主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肺动脉压、血流量、心功能指数、动脉血管硬化或狭窄程度,心率变异性等参数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心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心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45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业务单据的长期款项折现计算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无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