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柔韧性的橡胶热硫化粘接剂、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6715.3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吕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博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2 | 分类号: | C09J163/02;C09J161/06;C09J121/00;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思睿晶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3 | 代理人: | 吴碧骏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韧性 橡胶 硫化 粘接剂 制作 工艺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柔韧性的橡胶热硫化粘接剂、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包括:基于第一溶解处理参数,并采用环氧树脂、树脂溶剂和酸清除剂进行第一高温溶解处理,得到第一环氧树脂溶液;基于第二溶解处理参数,并采用增柔树脂、所树脂溶剂和酸清除剂进行第二高温溶解处理,得到第二增柔树脂溶液;基于第三搅拌处理参数,并采用热固化剂、酸清除剂、第一环氧树脂溶液和第二增柔树脂溶液执行第三混合搅拌处理,得到第三混合搅拌产物;基于第四搅拌处理参数,并采用树脂溶剂和第三搅拌产物进行第四研磨搅拌处理,得到极性橡胶热硫化粘接剂;本发明能够在工艺中选用独特的橡胶树脂,并进行严格的适量添加,进而生产出具有超高柔韧性和附着力的粘接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应用于汽车金属件粘接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柔韧性的橡胶热硫化粘接剂、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动车密封条行业,国际市场汽车外饰密封条以及汽车天窗密封条主要使用橡胶如三元乙丙橡胶以及热塑性硫化橡胶做为主要的吸音降噪材料,橡胶在挤出的过程中与密封条金属骨架进行粘合;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能够在满足环保要求的环境中对金属骨架进行涂布,一般采用卷材涂敷机将胶粘剂涂布于厚度适合的金属卷材之上,而后将金属卷材进行裁切滚剪拉伸变形后做成密封条的骨架,与相应的橡胶进行热挤出粘接,故对应的,涂布了胶黏剂的金属卷材在裁剪以及拉伸和弯曲过程中都会产生形变,如果与之直接附着的底涂的柔韧性以及附着力不能达到要求就会发生诸如边缘开胶甚至整个胶黏剂脱离的结果,故在前述的发展背景下,底涂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使其需要具有优秀的柔韧性,耐温耐湿性和更高的防腐性能;
现有技术中,市面常见的橡胶硫化底涂,主要用来做汽车减震元件以及抗震隔震组件,属于通用产品,对金属的附着力不错,在此应用方向下,大多只涉及到两个硬性部件之间的硬性粘接,粘接的过程均是在两粘接件生产处理完毕后所进行的,应用方向下基本不涉及到形变所以对产品的柔韧性没有要求,故现有技术中的粘接剂主要采用酚醛作为主树脂,而由于酚醛树脂的脆性较大,导致这类通用性底涂脆性很高,不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应用时还需要客户在自己的生产线上进行工艺的调整,调低烘烤温度,以牺牲最好性能的条件来勉强增加柔韧性,最终结果导致产品的T弯大约在T2-T4之间不稳定的徘徊,导致经常在变形以及剪切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不良品;
综上所述,目前的橡胶硫化底涂的脆性较高,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次加工时,会经常导致产品出现不等的质量问题,影响了生产和加工进度,提高了生产和加工成本,降低了橡胶硫化底涂的适用性和性能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柔韧性的橡胶热硫化粘接剂、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橡胶硫化底涂的脆性较高,只能应对硬性粘接的需求,其较强的脆性使其只能应用于生产处理完毕后对柔韧性要求较低的两粘接件,应用方向较窄,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次加工时,会经常导致产品出现不等的质量问题,影响了生产和加工进度,提高了生产和加工成本,降低了橡胶硫化底涂的适用性和性能指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柔韧性的橡胶热硫化粘接剂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及参数配置步骤:
制备环氧树脂、热固化剂、增柔树脂、树脂溶剂和酸清除剂;设置第一溶解处理参数、第二溶解处理参数、第三搅拌处理参数和第四搅拌处理参数;
树脂溶液制备步骤:
基于所述第一溶解处理参数,并采用所述环氧树脂、所述树脂溶剂和所述酸清除剂进行第一高温溶解处理,得到第一环氧树脂溶液;
基于所述第二溶解处理参数,并采用所述增柔树脂、所述树脂溶剂和所述酸清除剂进行第二高温溶解处理,得到第二增柔树脂溶液;
搅拌处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博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博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6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