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的手术室运营效率监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33981.0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0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东;张晓宇;石丹杰;熊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华康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瑞华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16H20/40;G06F18/2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杨木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手术室 运营 效率 监控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手术室运营效率监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S1、采集划皮缝皮样本数据,构建数据集;S2、利用数据集训练划皮缝皮识别模型;S3、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划皮缝皮识别模型识别划皮及缝皮操作,并记录划皮及缝皮消息;S4、根据记录的划皮及缝皮消息,并计算手术翻台指标,进而监控手术室运营效率。本发明可自动化的进行划皮和缝皮时间的提取,并完成翻台时间指标计算,无需集成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实施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低成本的手术室运营效率监控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的手术室运营效率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稀缺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不仅能为医院提供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能力。
翻台时间作为衡量手术室有效利用的一个关键指标,常常作为手术室管理者的一个核心关注点,翻台时间 = 本台手术切皮时间 - 上一台手术缝合完毕时间。 这个过程包括上一台患者从手术室推出,手术室清扫,下一台手术室器械准备,耗材药品准备,护工接下一台患者到手术室,麻醉准备等工作。 这些工作的时间越短,则手术室的有效利用的时间就越长。此外,由于主刀医生本身的原因迟到,导致手术推迟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原因。这个指标的关键节点记录数据目前无法自动客观的获取,要么是缺失的,要么是由医护人员事后凭记忆录入系统的,无法客观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进而无法给手术室的效率提升以及流程优化等改进工作提供数据依据,让手术室管理者失去了抓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的手术室运营效率监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的翻台时间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导致手术室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化的手术室运营效率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划皮缝皮样本数据,构建数据集;
S2、利用数据集训练划皮缝皮识别模型;
S3、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划皮缝皮识别模型识别划皮及缝皮操作,并记录划皮及缝皮消息;
S4、根据记录的划皮及缝皮消息,并计算手术翻台指标,进而监控手术室运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划皮缝皮样本数据为从历史手术视频中筛选出的划皮及缝皮的关键图片帧,所述关键图片帧上标记有划皮或缝皮的类型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为:
S31、将训练好的划皮缝皮识别模型部署至医院服务器中;
S32、配置手术室与术野摄像头IP地址的映射关系;
S33、获取手术室内术野摄像头的视频数据;
S34、对于获取的视频数据,通过划皮缝皮识别模型按帧分析视频图像,检测划皮线及缝皮线;
S35、根据划皮线/缝皮线所在区域内像素点的变化情况,记录划皮及缝皮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5中,在所述划皮线/缝皮线所在区域内,当像素点在逐帧增加时,表示在进行划皮/缝皮操作,并记录每个划皮/缝皮操作图像帧对应的划皮/缝皮消息;所述划皮/缝皮消息包括术间编号、操作类型以及操作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为:
S41、根据记录划皮及缝皮消息,按术间编号进行数据分组;
S42、对每组划皮及缝皮消息,按时间顺序进行遍历,依次确定每台手术的划皮时间和缝皮时间;
S43、根据每台手术的划皮时间和缝皮时间,记录手术翻台指标;
其中,手术翻台指标包括术间编号、手术台次以及翻台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华康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瑞华康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华康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瑞华康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3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