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23712.6 | 申请日: | 202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0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杜巍;李向荣;亚历山大·斯杰里马赫;郭意桥;胡晨星;张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M5/02 | 分类号: | F01M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代丽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式油底壳 发动机 循环 润滑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油箱加热装置和双联预润滑机油泵;其中,机油箱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机油箱中的机油;双联预润滑机油泵包括压油子泵和回油子泵,压油子泵用于将机油输送至发动机机油泵的机油泵输油油管并沿机油泵输油油管输送至发动机各摩擦副及其上游润滑管路;回油子泵用于将干式油底壳内的机油输送至机油箱,完成机油的循环利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回油子泵的出油口通过回油子泵出油管与机油箱相连;或者,回油子泵的出油口经过回油子泵单向阀接入发动机回油泵的回油管,最终与机油箱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压油子泵与发送机油泵的机油泵输油油管之间的连通油管上设有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压油子泵和回油子泵同步工作和停止;工作时,回油子泵的流量大于压油子泵的流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箱加热装置为蛇形盘管及冷却水加温器;所述蛇形盘管置于机油箱内,其内通入经冷却水加温器加热后的高温冷却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箱加热装置为塔型盘管及冷却水加温器;所述塔型盘管的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其内通入经冷却水加温器加热后的高温冷却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型盘管中,相邻两层盘管的宽度差和/或长度差大于或等于两倍盘管管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形盘管为正塔形或倒塔形。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循环式预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检测机油箱内机油温度,若机油箱内机油温度T≤T1,则采用机油箱加热装置对机油箱内的机油进行加热;所述T1为可泵送的最小温度;若机油箱内机油温度T>T1,则进入步骤S2;
S2,开启压油子泵和回油子泵,机油箱内的机油经压油子泵传输至发动机各摩擦副及其上游润滑管路,再由回油子泵返回至机油箱;
S3,压油子泵和回油子泵工作t1时间后,发动机得到充分预润滑,此时发动机已具备安全高效的冷起动条件,关闭压油子泵和回油子泵,进入发动机冷起动程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发动机润滑油道末端压力P,若P已稳定并大于一高于常压的压力P1时,即表明发动机已充分预润滑,发动机已具备安全高效的冷起动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37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镜头
- 下一篇:一种高质量电工绝缘网格布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