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解反应釜、热解反应釜平均温度测量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7398.0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6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耿海榕;郭鹏飞;徐翔翔;黄伟强;董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和惠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惠污泥处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7/00;G01K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平均温度 测量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解反应釜,涉及热解技术领域,其包括转筒和支撑件,所述转筒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且所述转筒转动设置在支撑件上,且所述转筒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伸缩端因热膨胀进行线性伸缩,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温度刻度,所述温度刻度与伸缩端的线性膨胀量对应。本申请有助于提高转筒温度检测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解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解反应釜、热解反应釜平均温度测量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回转式热解反应釜包括转筒,转筒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料端和出料端,转筒内安装有螺旋板,用于输送物料。热解反应釜采用的是外部加热,转筒穿过回转窑,且转筒的两端突出回转窑设置,回转窑炉膛内安装有多个燃烧机对转筒进行加热,而后经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至转筒内,实现物料的分解。
此过程中,需要对转筒外壁的温度进行测量,若转筒壁的温度过高,说明内部结壁情况严重,热量未传递至转筒内物料上,需要做及时清理。常规的方式是在转筒外壁开槽,将温度计固定在槽内,进行测量。但是由于转筒始终处于转动的状态,且转筒内会放置钢球,用于缓解结壁现象,此过程中,温度计容易损坏,即常规温度检测的方式并不可靠。
发明内容
为了使得温度检测的方式更加安全可靠,本申请提供一种热解反应釜、热解反应釜平均温度测量方法及应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解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热解反应釜,包括转筒和支撑件,所述转筒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且所述转筒转动设置在支撑件上,且所述转筒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伸缩端因热膨胀进行线性伸缩,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温度刻度,所述温度刻度与伸缩端的线性膨胀量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从进料口输送至转筒内时,经过外部加热,转筒壁上的温度会传递至转筒内对物料进行热解,在热解过程中,无法判断内部热解情况,若转筒内结壁情况严重,转筒壁的热量无法传递至物料上,转筒温度升高,此时转筒因热膨胀会发生线性伸缩,即伸缩端发生线性伸缩,利用热膨胀量计算公式测出温度变化和线性膨胀量之间的关系,形成温度刻度,即根据伸缩端的伸缩量可判断出转筒壁的平均温度,此方式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得知,安全且可靠。
优选的,所述转筒位于固定端和伸缩端分别固设有第一滚圈和第二滚圈,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滚圈转动配合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二滚圈转动配合的第二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转动和第一滚圈转动配合、第二滚轮与第二滚圈配合,实现转筒的转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圈的外缘边设置有环形插块,所述第一滚轮上开设有环形插槽,所述环形插块与环形插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环形插块和环形插槽的配合,对第一滚圈起到限位的作用,在转筒壁温度过高,发生膨胀时,利用此限位,使得转筒固定端一侧不会发生线性膨胀。
优选的,所述第二滚圈与第二滚轮的表面转动抵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滚圈和第二滚轮表面转动抵接配合,在转筒壁发生热膨胀时,伸缩端可进行线性变化,同时第二滚圈随之发生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滚圈上形成有基准部,所述温度刻度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且所述基准部与温度刻度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端发生线性膨胀时,会带动第二滚圈发生移动,此时通过基准部与温度刻度进行比对,即可读出转筒线性膨胀量。
优选的,所述转筒采用310不锈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10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在高温下能持续作业,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和惠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惠污泥处置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和惠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惠污泥处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7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