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的谐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6175.2 | 申请日: | 202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9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邓可;徐学明;杨忆霖;王涛涛;张献超;韩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峰科伟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10 | 分类号: | G01N11/10;G01N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 | 王忠玮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度 密度 传感器 谐振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的谐振结构,包括支撑体和谐振片;所述谐振片与支撑体连接,所述谐振片的表面设置有沟槽。一种油液粘度和密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该谐振结构的谐振片插入到油液中,打开开关;通过测量谐振片的振荡频率可得出被测油液的密度;通过油液的密度计算得出油液粘度。该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的谐振结构在谐振片平整表面设置斜向排列的由一个个平整沟槽组成的表面,沟槽在各个表面均有,能够有效增大谐振结构与油液的接触面积,可增加此结构的测量精度;改善谐振结构加工后状态,采用去应力热处理过程去内应力,使谐振结构振动更稳定,避免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的谐振结构。
背景技术
通过与谐振源传递外部激励,引起谐振结构产生振动并与油液发生作用,得以计算出油液的粘度和密度。
但是现有谐振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整体检测器械体积所限,谐振结构部分体积小,与油液接触面积较小,导致计算结果有较大偏差。
2)进行机加工,不可避免谐振机构有一定加工应力,导致工作时谐振结构不稳定或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的谐振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的谐振结构,包括
支撑体和谐振片;
所述谐振片与支撑体连接,所述谐振片的表面设置有沟槽。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体内设置有电路板。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壳。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谐振片采用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一种采用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的谐振结构的油液粘度和密度检测设备。
一种油液粘度和密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该谐振结构的谐振片插入到油液中,打开开关;
S2:通过测量谐振片的振荡频率可得出被测油液的密度;
S3:通过油液的密度计算得出油液粘度。
在步骤S3中,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油液粘度:
其中,f0为谐振结构在空气中的谐振频率,f1为谐振结构在油液中的谐振频率,w、t分别为谐振结构的宽度和厚度,ρm为谐振结构材料密度,ρ1为油液密度,ω为谐振结构在油液中的角频率,η为油液的粘度值。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油液粘度和密度传感器的谐振结构在谐振片平整表面设置斜向排列的由一个个平整沟槽组成的表面,沟槽在各个表面均有,能够有效增大谐振结构与油液的接触面积,可增加此结构的测量精度;改善谐振结构加工后状态,采用去应力热处理过程去内应力,使谐振结构振动更稳定,避免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谐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体;2、谐振片;3、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峰科伟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峰科伟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6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