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SGH疏水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3149.4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3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龙吉生;韩建国;杜海亮;刘亚成;白力;黄一茹;王琬丽;龚越;沈咏烈;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D1/50;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2017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sgh 疏水 余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垃圾 焚烧 发电 机组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SGH疏水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蒸汽‑烟气换热器、SGH过冷器、除氧器以及炉外省煤器。来自锅炉的烟气和来自汽轮机抽汽的蒸汽在蒸汽‑烟气换热器中进行换热,蒸汽冷凝后成高温疏水,进入SGH过冷器,除氧器第二出口的水一部分进入SGH过冷器被来自蒸汽‑烟气换热器的高温疏水加热,一部分进入炉外省煤器被烟气加热后再全部进入除氧器形成循环。除氧器第一出口的水直接回收进入锅炉的省煤器,进行后续生产。通过加装SGH过冷器,使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可实现对SGH的疏水及其热能的稳定高效回收,既回收了SGH疏水中的热量,又有效回收了资源,在保证除氧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全厂发电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SGH疏水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处理系统中,一般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之前需要通过SGH(蒸汽-烟气加热器)对烟气进行加热,加热汽源为来自焚烧炉汽包的饱和蒸汽,饱和蒸汽换热后产生的饱和疏水直接排至除氧器进行除氧,然后再回来锅炉给水系统中循环利用。
上述烟气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来自汽包的高压饱和蒸汽进入SGH(01),与低温烟气换热后,凝结成高压疏水(即蒸汽在管道内因为压力、温度下降而产生的凝结水),高压疏水通过高压疏水阀组(02)排入闪蒸器(03),通过闪蒸作用产生的二次蒸汽和低压疏水,二次蒸汽排入汽轮机的一抽母管(06),与一抽蒸汽共同作为蒸预器(07)一级加热器的汽源,用于加热供给焚烧炉的空气;闪蒸器(03)产生的低压疏水通过低压疏水和阀组(04)排入除氧器(05),以形成锅炉给水循环利用。
通过在SGH后设置闪蒸器,将SGH排出的高压疏水闪蒸后产生的二次蒸汽和来自汽轮机的蒸汽共同作为蒸预器的加热蒸汽,从而不仅减少汽轮机的抽汽量,提高汽轮机发电效率,为电厂带来可观的效益;同时实现了除氧器的热量平衡。
然而,在烟气处理过程中,SGH换热器蒸汽侧冷凝后产生的疏水含有一定的压力、温度热量,SGH疏水一般直接进入除氧器内,疏水余热未得到有效利用,疏水余热虽然属于低品位热能,但蓄热量大,水质较好,目前依旧有大量的疏水预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SGH疏水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可实现对SGH的疏水及其热能的稳定高效回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SGH疏水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蒸汽-烟气换热器、SGH过冷器、除氧器以及炉外省煤器;
所述蒸汽-烟气换热器的热媒入口与汽轮机的抽汽管道连通、热媒出口与所述SGH过冷器的热媒入口连通、冷媒入口与锅炉的烟气管道连通、冷媒出口与所述炉外省煤器的热媒入口连通,所述SGH过冷器的热媒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一入口连通、冷媒入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二出口连通、冷媒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炉外省煤器的冷媒入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二出口连通、冷媒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除氧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锅炉的省煤器连通。
可选的,在上述用于SGH疏水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还包括:凝结水加热器;
所述凝结水加热器的热媒入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二出口连通、热媒出口分别与所述炉外省煤器的冷媒入口和所述SGH过冷器的冷媒入口连通、冷媒入口用于通入低加凝结水、冷媒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三入口连通。
可选的,在上述用于SGH疏水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所述除氧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SGH过冷器的冷媒入口和所述炉外省煤器的冷媒入口之间通过第一支管道连通,所述除氧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凝结水加热器的热媒入口之间通过第二支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支管道和所述第二支管道通过总管道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二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31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肺部微创手术中用的牵引线固定组件
- 下一篇:自适应球头入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