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品种‘步步高凤梨’组培种苗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2833.0 | 申请日: | 202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7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艳;曾伟达;陈一新;黄明翅;伍树桐;刘英杰;陈剑华;范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陈洁娣;刘明星 |
地址: | 5103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品种 步步高 凤梨 种苗 繁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新品种‘步步高凤梨’组培种苗繁殖方法。本发明以腋芽为外植体,经过外植体分段消毒法消毒、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壮苗生根、炼苗移栽等阶段,筛选出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方法、各阶段适宜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建立以腋芽为外植体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观赏凤梨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发明具有腋芽消毒成功率高、繁殖周期短等特点,切实可行,适合种苗工厂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观赏凤梨新品种组培种苗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观赏凤梨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凤梨科(Bromeliaceae)植物的总称,是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著名高档盆花。自然状态下观赏凤梨很难通过种子获得种苗,而且通过种子繁殖获得的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分株或扦插繁殖具有繁殖系数低、整齐度低、周期长等问题,因此都不是种苗规模化生产理想的获取方式。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观赏凤梨通用的组培快繁模式存在腋芽外植体消毒成功率低、中间繁殖体诱导、增殖困难等问题。
观赏凤梨组培快繁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器官发生途径,即外植体直接诱导形成不定芽,由不定芽增殖产生丛生芽,经壮苗生根培养得到无菌种苗,该途径增殖效率较低;另一种是间接器官发生途径,即外植体经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通过愈伤组织分化产生丛生芽,经壮苗生根培养得到无菌种苗,该途径进程缓慢。以腋芽为外植体,经诱导形成丛生芽,将丛生芽分割成芽丛后经增殖、壮苗生根培养得到大量无菌种苗,有效提高了种苗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观赏凤梨新品种‘步步高凤梨’组培种苗繁殖方法,为观赏凤梨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品种‘步步高凤梨’组培种苗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分段消毒:取长势健壮一致的腋芽作为外植体,剥去外层叶片,切去上部分叶片及茎基部部分组织,进行消毒;
(2)丛生芽诱导:将经消毒的带4~5片叶的腋芽外植体接入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待腋芽茎基部周围产生丛生芽时将茎基部的叶片切去后进行转接,茎基部丛生芽逐渐伸长;所述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0.2~2.0mg/L+NAA0.05~0.2mg/L+蔗糖20~30g/L+琼脂6~7g/L,溶剂为水,pH 5.8~6.0;
(3)丛生芽增殖:将含2~3个芽体的芽丛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获得大量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0.2~2.0mg/L+NAA0.02~0.1mg/L+蔗糖20~30g/L+琼脂6~7g/L,溶剂为水,pH 5.8~6.0;
(4)壮苗生根:将丛生芽分成单株,选择3~4cm长的芽体接种到壮苗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壮苗生根培养,得到组培苗;所述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1~2.0mg/L+蔗糖20~30g/L+琼脂6~7g/L,溶剂为水,pH 5.8~6.0;
(5)炼苗移栽:当组培苗长到6~8cm高时,在温室中炼苗5~8天,然后将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干净根部培养基,栽种于泥炭土基质中。
优选的,步骤(1)的消毒步骤具体为:流水下冲洗30min,75%酒精浸泡1~2min,无菌水冲洗三次;剥除外层叶片,0.1% HgCl2溶液浸泡7~9min,无菌水冲洗三次;再次剥除外层叶片,0.1% HgCl2溶液浸泡3~5min,无菌水冲洗三次,自然晾干。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将茎基部的叶片切去,具体是将茎基部往上1cm位置的所有叶片切去。
优选的,步骤(2)、(3)、(4)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4~28℃,光照强度35~40μmol/m2.s,光照时间10~14h/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花卉研究中心,未经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2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