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标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03394.7 | 申请日: | 2023-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8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姚焰;胡兆;李乐;熊宇龙;周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318 | 分类号: | A61B5/318;A61B5/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姜晓云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式标测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标测系统。该系统用于与标测导管和体表电极配合使用,标测导管的管体远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系统包括:信号获取模块,用于在标测导管悬空于目标对象的心腔内时,自标测导管获取心内心电信号及定位信号,自体表电极获取体表心电信号;定位模块,用于根据定位信号确定标测导管的当前位置;处理模块,用于将体表心电信号、心内心电信号及定位信号输入至目标标测模型中,得到预测位置处的目标标测信息,预测位置与当前位置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目标标测模型根据第一标测数据及第二标测数据训练得到,第一标测数据通过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获得,第二标测数据通过接触式标测技术获得。采用本系统能够提高标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标测系统。
背景技术
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局灶的,也有折返的。对于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定位,通常借助于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进行电标测。已有的标测技术主要分为三种:三维电解剖顺序接触标测、体表无创三维重建和心腔内三维非接触标测。
三维电解剖顺序接触标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标测技术,通过导管介入的方式实现。将介入导管的电极贴靠心腔壁,获取心电信号,同时通过定位传感器获得导管电极的位置信息,两者融合,实现三维电解剖结构的重建及标测信号的获取。该项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心律失常领域,但传统的接触式的三维电解剖顺序标测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能获取局部的心电信息。通过高密度分时标测、拼接,才能得到全心腔心电传导顺序,尤其是当心动周期长度变化且心脏节律非持续性的,该项技术不能准确标测全心腔电活动。
体表无创三维重建技术利用体表电极获得体表心电信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获得的心脏解剖建模进行无创三维重建,以标识出潜在的触发灶,从而指导完成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手术。一般认为,体表电极数越多,所标测到的结果越准确,当达到200个电极以上就足够。但建模与标测过程分离,心脏电活动基于体表信号,通过复杂算法计算得到,其准确性一直受到临床专家的质疑。
近年来,心腔内非接触电标测技术已在复杂心律失常标测和消融中应用,且早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高密度非接触标测算法也在持续研究中。介入导管放置于心腔内,无需接触心肌壁,通过导管电极,以单极标测的方式获取远场电图以弥补其因非接触所导致的信号损失,利用拉普拉斯逆运算,重新构建出每一个心动周期的心电传导等电位图。心腔内非接触式标测可以提供高密度的心内等电位标测,可以直观地显示任意时间段内心腔内电活动的全景。虽然是非接触式标测,但已有临床应用结果证实其标测精度是足够有保证的。
非接触式标测已被证实了其精度,但拉普拉斯逆运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非接触式标测系统,能够在不使用拉普拉斯逆运算的情况下,得到非接触标测信息,提高标测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标测效率的非接触式标测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标测系统,所述系统用于与标测导管和体表电极配合使用,所述标测导管的管体远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所述系统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在标测导管悬空于目标对象的心腔内时,自所述标测导管获取心内心电信号以及定位信号,并自所述体表电极获取所述体表心电信号;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位信号确定所述标测导管的当前位置;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体表心电信号、所述心内心电信号以及定位信号输入至目标标测模型中,得到预测位置处的目标标测信息,所述预测位置与所述当前位置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且所述目标标测模型根据第一标测数据以及第二标测数据训练得到,其中所述第一标测数据通过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获得,所述第二标测数据通过接触式标测技术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3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