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高耐压能力的照明装置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03030.9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7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卢福星;张柏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50 | 分类号: | H05B45/50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王凤玲;倪君凯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压 能力 照明 装置 保护 电路 | ||
一种具高耐压能力的照明装置保护电路,其包含输入模块、整流模块、驱动模块及压敏电阻。输入模块包含正极输入端及负极输入端。整流模块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及第四端。第一端与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节点连接,第三端与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一节点与接地点连接。驱动模块具有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第三针脚及第四针脚。第一针脚与第四端连接,第二针脚与第一节点连接,第三针脚与第二节点连接。第四针脚及第二节点分别与发光二极管模块的正极及负极连接。压敏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连接以与发光二极管模块串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保护电路,特别是一种具高耐压能力的照明装置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压敏电阻可做为照明装置保护电路的浪涌保护电阻,其通常安装在照明装置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当浪涌电压超过压敏电阻的耐压能力时,压敏电阻就会被击穿,以防止浪涌电压损坏照明装置的其他电子组件。然而,目前现有的照明装置保护电路有几个缺点。首先,照明装置保护电路的输入端需要高耐压能力的压敏电阻,以有效抑制浪涌电压。另外,使用高耐压能力的压敏电阻会增加照明装置的成本。此外,当浪涌电压产生时,照明装置保护电路的电子组件(如芯片、功率电阻等)很容易烧坏并产生火花。
中国专利公布号CN111479354、中国专利公布号CN113163549及美国专利公布号US2020/0191337也都揭示了用于照明装置的浪涌保护电路,但仍无法有效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具高耐压能力的照明装置保护电路,其包含输入模块、整流模块、驱动模块及压敏电阻。输入模块与外部电源连接,并包含正极输入端及负极输入端。整流模块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及第四端。整流模块的第一端与输入模块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整流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连接,整流模块的第三端与输入模块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一节点与接地点连接。驱动模块具有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第三针脚及第四针脚。驱动模块的第一针脚与整流模块的第四端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二针脚与第一节点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三针脚与第二节点连接,驱动模块的第四针脚与发光二极管模块的正极连接,而第二节点与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负极连接。压敏电阻与发光二极管模块串接,压敏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压敏电阻与发光二极管模块串接的电路模块的总耐压值为压敏电阻的耐压值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钳位电压的总和。
在一实施例中,当输入模块接收到的浪涌电压大于总耐压值时,压敏电阻进入导通状态使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之间形成通路,使整流模块进入短路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照明装置保护电路还包括保险丝,其设置于整流模块的第一端与输入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压敏电阻为对称性压敏电阻或非对称性压敏电阻。
在一实施例中,整流模块为桥式整流器。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模块为发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数组。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模块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相互串接。
在一实施例中,外部电源为市电。
承上所述,依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高耐压能力的照明装置保护电路,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
(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照明装置保护电路包含输入模块、整流模块、驱动模块及压敏电阻。此压敏电阻与发光二极管模块串接。因此,压敏电阻与发光二极管模块串接的电路模块的总耐压值为压敏电阻的耐压值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钳位电压的总和。当输入模块接收到的浪涌电压时,发光二极管模块的钳位电压可以承受一部份的浪涌电压,使压敏电阻与发光二极管模块可以共同分担浪涌电压。因此,照明装置保护电路可以采用低耐压值的压敏电阻仍可以达到高总耐压值,故可以有效地抑制浪涌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3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