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编织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4773.4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付诗;张宁;张淼;刘辰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B17/12;D04C1/06;D04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鼎立东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1 | 代理人: | 陈佳妹;刘爽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闵行区联航路15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编织 支架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层编织支架,包括双层结构的编织主体,包括内层管与外层管,外层管套在内层管外周,外层管沿第一、第二方向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第一、第二编织丝,二者沿第一预设角度交织;邻近的内层管的编织丝与第一编织丝和/或第二编织丝,在编织主体两端缠绕固定,外层管布设有交叉编织结构,其设置在至少部分相邻的第一编织丝之间和/或交叉编织结构设置在至少部分相邻的第二编织丝之间。通过将编织主体设置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编织丝在其两端固定,构成内外层结构稳固的双层编织支架。外层管设置交叉编织结构,产生额外的交叉点,增大丝材间的摩擦力,提高整体的径向支撑力,使支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有效避免支架内狭窄并发症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编织支架。
背景技术
微创介入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常见治疗手段,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技术有弹簧圈填塞、覆膜支架植入、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血流导向装置等不同方法。
然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颅内动脉瘤,例如大及巨大型囊状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梭形以及夹层动脉瘤等,其术中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率高,术后复发率高。故使用较为传统的弹簧圈或者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技术治疗,存在术中耗时较长,动脉瘤瘤颈口难以完全封堵,动脉瘤闭塞不完全的现象;而覆膜支架大多数情况难以用于弯曲血管,且到位困难,虹吸弯及以上部位并不适用;当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血流导向装置,由于其较佳的顺应性,瘤颈覆盖效果以及血流导向能力,逐步得到医生的青睐。
进一步的,血流导向装置的贴壁效果、力学性能以及定位铆钉始终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目前血流导向装置在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多为支架内狭窄,即由于支架的力学性能不足导致不贴壁,故对于编织类支架而言,其径向打开及支撑能力尤为关键。其次,血流导向装置的常态长度与其在输送中处于压缩态的长度相比,短缩通常较长,这对于术者在将压缩态支架释放至目标位置时,由于支架压缩态、释放后轴向长度变化大,需要术者对释放定位具备较高的要求,因为瘤颈口位置的致密封堵对于动脉瘤治疗而言至关重要。同样的,支架自身的金属覆盖率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综上,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动脉瘤,支架短缩较大,临床中释放难度大,并且支架释放后,其径向支撑力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双层编织支架,包括编织主体,所述编织主体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管与外层管,所述外层管套设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周;所述外层管沿第一方向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第一编织丝,沿第二方向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第二编织丝,所述第一编织丝与所述第二编织丝沿第一预设角度交织;所述内层管的编织丝与其相邻近的所述第一编织丝和/或所述第二编织丝在所述编织主体的端部互相缠绕固定;所述外层管上布设有交叉编织结构,所述交叉编织结构设置在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一编织丝之间和/或所述交叉编织结构设置在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二编织丝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织主体在其轴向分为近端输送段、中部阻流段以及远端打开段;所述内层管的编织丝与所述外层管的编织丝在所述中部阻流段的近端侧相拧结,该拧结部分为所述近端输送段;所述内层管的编织丝与所述外层管的编织丝在所述中部阻流段的远端侧相拧结,该拧结部分为所述远端打开段;所述外层管的编织层与所述内层管的编织层在所述中部阻流段错层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织主体的端部设置有显影端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股所述交叉编织结构为两根交叉编织丝沿第一方向多次交叉,形成多个第一交叉点,且所述第二编织丝穿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交叉点之间,或者两根所述交叉编织丝沿所述第二方向多次交叉,形成多个所述第二交叉点,且所述第一编织丝穿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交叉点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编织丝沿所述第一方向交叉设置,且其结构与所述交叉编织结构相同;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二编织丝沿所述第二方向交叉设置,且其结构与所述交叉编织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47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