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发电方法及发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0266.3 | 申请日: | 202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杨骏;张骏;徐鹏程;苏阳;丛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01K25/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发电机 润滑油 余热 发电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发电方法及发电系统,是将汽轮发电机润滑油所携带的余热利用蒸发器传递给有机工质,使有机工质吸收热量后发生相变,发生相变的有机工质通过有机朗肯循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实现汽轮发电机润滑油的余热发电;本发明发明系统包括余热吸收系统、有机工质循环系统和发电系统;本发明使汽轮发电机中润滑油回油携带的余热得到有效利用,减少能量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电厂余热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发电方法及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轮发电机组是大型高速旋转设备,各旋转部件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物理性质的油进行润滑和冷却。润滑油系统就是向汽轮发电机各轴承、盘车装置、联轴器等部件提供参数适当流量稳定的润滑油,用以形成油膜润滑,同时吸收各部件由于热传导、表面摩擦和油涡流等产生的热量,使得各装置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始终保持润滑油温合适,润滑油回油携带的余热在冷油器中传递给汽轮机闭式水,这种油冷却方式造成了能量损失。迄今未有关于汽轮发电机组润滑油余热回收相关技术的公开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发电方法及发电系统,使汽轮发电机中润滑油回油携带的余热得到有效利用,减少能量损失。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发电方法的特点是:将汽轮发电机润滑油所携带的余热利用蒸发器传递给有机工质,使所述有机工质吸收热量后发生相变,发生相变的有机工质通过有机朗肯循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实现汽轮发电机润滑油的余热发电。
本发明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发电系统的特点是包括:余热吸收系统、有机工质循环系统和发电系统;
所述余热吸收系统是在蒸发器中设置油回路和工质回路,通过润滑油与有机工质的热交换,将润滑油携带的余热通过蒸发器传递给有机工质,有机工质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发生相变;所述油回路与汽轮发电机润滑油系统相连通,油回路入口与润滑油箱的出口连通,油回路出口与润滑油用户相连;所述工质回路与有机工质循环系统相连通,工质回路入口接工质泵的出口,工质回路出口与蒸发器相连,所述工质回路设置液相引出口,所述液相引出口与工质再循环回路相连;
所述有机工质循环系统包括工质膨胀机,工质膨胀机入口与蒸发器相连,工质膨胀机出口与工质冷凝器相连;工质冷凝器工质侧入口与工质膨胀机相连,工质冷凝器工质侧出口与外置工质储罐和工质泵相连或直接与工质泵相连;发生相变的有机工质通过有机朗肯循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所述发电系统是将发电机与工质膨胀机联轴,联轴方式为同轴一体式,或为联轴器联接,或通过变速箱联轴,由所述发电系统输出电能。
本发明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发电系统的特点也在于:所述工质再循环回路中的再循环回路入口从工质回路中部或中下部引出,再循环回路出口与工质回路入口相连,在所述工质再循环回路中设置再循环泵。
本发明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发电系统的特点也在于:所述工质冷凝器的冷源侧与汽轮发电机开式循环水系统中的冷源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吸收润滑油余热,并输出电能,使低品位能量得到有效利用,有效减少能源浪费;
2、本发明系统产生的电能代替部分厂用电,提高机组效率,降低发电成本;
3、本发明系统减少润滑油系统闭式水的使用,降低设备水耗,减弱了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润滑油冷却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轮发电机润滑油余热利用发电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0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