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61147.5 | 申请日: | 202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2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关德群;安莹玉;秦栽根;刘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侯玉梅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选 活性污泥 污水 生化 处理 系统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工艺方法,涉及污水生化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吸泥管、污泥中转机构和回流污泥管;生化池连通有进水管,生化池和二沉池依据水流方向依次连通;二沉池连通有出水管和排泥管,排泥管设于二沉池外;吸泥管和污泥中转机构均安装于二沉池内,吸泥管绕污泥中转机构布置;吸泥管和排泥管均与污泥中转机构连通;回流污泥管分别与污泥中转机构和生化池连通;回流污泥管与排泥管之间以可控制通闭的方式连通;回流污泥管上安装有回流动力机构;本发明能够建立污泥优选机制,将污泥按照活性进行区分;解决了现有生化处理系统的回流污泥与剩余污泥未作任何区分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生化处理系统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工艺,是利用系统内的活性污泥(水中微生物)进行降解污染物,利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二沉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其中一部分需通过回流系统回流至生化池前端,来保证生化池内的污泥量;同时,二沉池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生化系统内除了活性污泥还有较多的老化污泥,特别是当前处理出水水质要求严,设计泥龄长的污水厂,老化污泥比例占比更高。老化污泥影响了系统的泥水分离阶段的沉降性能,进而影响了系统的有效污泥浓度。
当前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中,回流污泥与剩余污泥均为同一污泥,活性好的污泥和活性差的污泥不做任何区分,造成了现有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无论做那种改进、变形,生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均无较大提升。
综上所述,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污水活性污泥生化处理系统的回流污泥与剩余污泥未作任何区分的问题,导致生化系统池容利用率和处理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工艺方法,以解决现有污水活性污泥生化处理系统的回流污泥与剩余污泥未作任何区分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吸泥管、污泥中转机构和回流污泥管;所述生化池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生化池和所述二沉池依据水流方向依次连通;所述二沉池连通有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设于所述二沉池外;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均安装于所述二沉池内,所述吸泥管绕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布置;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排泥管均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分别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和所述生化池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排泥管之间以可控制通闭的方式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上安装有回流动力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污泥管上安装有污泥支管,所述污泥支管上安装有支管控制阀,所述污泥支管与所述排泥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泥管包括底部吸管和中上部吸管,所述底部吸管布置于所述二沉池的底部区域,所述中上部吸管布置于所述二沉池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区域和上部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上部吸管设有多条;多条所述中上部吸管在所述二沉池竖直方向上以分层的布置方式分别设于所述二沉池的中部区域内和上部区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1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