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总有机碳含量鉴别工业盐与食用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60525.8 | 申请日: | 202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8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顾慧丹;陈良茜;孙亚威;马雯;张露;陈国霞;徐美玲;张梦甜;吕伟;周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有机 含量 鉴别 工业盐 食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总有机碳含量鉴别工业盐与食用盐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分别制备有机碳标准储备溶液和无机碳标准储备溶液;绘制总碳和无机碳的标准曲线;测定样品的总碳和无机碳含量,计算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当总有机碳含量小于10mg/L时,判定样品为食用盐;当总有机碳大于20mg/L时,判定样品为工业盐;当总有机碳大于10小于20 mg/L时,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进一步鉴别区分工业盐和食用盐。本发明可以迅速有效地鉴别区分工业盐与食用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盐类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总有机碳含量鉴别工业盐与食用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以工业盐为主要原料的两碱化工行业普遍进入高速增长期,这导致工业盐的产量及需求量都很大,直接带动了盐行业的大力发展,同时也导致市场上工业盐的大量流通带来的监管难等问题。除了食用盐以外,市场上流通的盐还有井矿盐、岩盐、海盐、湖盐等未精制的原料盐,有经过加工、用于工业生产如两碱工业、水处理、皮革和印染等行业的工业盐,还有其他一些盐类,如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副产物工业盐等。这些盐类,特别是工业盐,没有经过精制提纯,不符合食用盐的相关国家强制标准,然而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节约成本,获取更多利润,会非法混用工业盐充当食用盐销售,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传统的工业盐检验鉴别集中在其中可能含有的亚硝酸盐成分上,一般采用国标法《GB5009.33-2016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进行检验鉴定。然而一些工业用盐的亚硝酸盐含量虽然可能在安全范围内,却因为流通渠道和生产过程等原因,被引入了过量的有机污染物,例如成分不明的工业助剂、药物或农药残留,这些物质同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却一直缺少相应的有效的检测分析方法。目前关于盐类的有机相关检测仅集中于食用盐中微塑料颗粒、有机聚合物颗粒等方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盐与食用盐的检验鉴别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总有机碳含量鉴别工业盐与食用盐的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鉴别区分工业盐与食用盐。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总有机碳含量鉴别工业盐与食用盐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分别制备有机碳标准储备溶液和无机碳标准储备溶液;
步骤二、绘制总碳和无机碳的标准曲线;
步骤三、测定样品的总碳和无机碳含量,计算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当总有机碳含量小于等于10mg/L时,判定样品为食用盐;当总有机碳大于等于20mg/L时,判定样品为工业盐;当总有机碳大于10小于20mg/L时,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进一步鉴别区分工业盐和食用盐。
优选的,所述有机碳标准储备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2.1254g邻苯二甲酸氢钾在120℃干燥2h,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后于10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溶液有机碳浓度为1000mg/L。
优选的,所述无机碳标准储备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分别称取1.750g和2.208g经硅胶干燥的碳酸氢钠和无水碳酸钠,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后于10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溶液无机碳浓度为1000mg/L。
进一步的,所述无二氧化碳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注入烧瓶中,煮沸10min,立即用装有钠石灰管的胶塞塞紧,冷却。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待测食盐和工业盐样品使用定量的无二氧化碳水充分溶解,定性滤纸过滤后,将过滤后溶液利用有机碳测定仪进行无机碳和总碳含量的测定,并与已绘制的无机碳和总碳的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定量,从而得出试验样品的总有机碳的含量。总有机碳测定结果表明,工业盐中总有机碳残留量往往比食用盐高一到两个数量级,根据这一特性可快速有效区分鉴别工业盐和食用盐的种类。
附图说明
图1是工业盐1中无机碳和总碳含量峰形图;
图2是工业盐2中无机碳和总碳含量峰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未经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0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