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7563.8 | 申请日: | 202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3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庞倩茹;孙可可;林垚;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倩茹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5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输电 线路 故障 监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形壳体(1)、压紧机构(2)、移动机构(3)、监测机构(4)和升降机构(5);
梯形壳体(1)水平状态设置,梯形壳体(1)的开口端竖直向上设置,梯形壳体(1)的顶部两端分别铰接有翻转板(11);
压紧机构(2)设置在梯形壳体(1)内部并用于将电线进行压紧限位;
移动机构(3)设置在梯形壳体(1)内部并用于驱动梯形壳体(1)沿着电线进行移动;
监测机构(4)设置在梯形壳体(1)内部并用于对位于梯形壳体(1)内部的电线进行检测;
升降机构(5)设置在梯形壳体(1)底部中心处并用于对梯形壳体(1)进行升高和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机构(2)包括竖直板(21)、抵触柱(22)和抵触弹簧(23);
竖直板(21)有两个,两个竖直板(21)呈竖直状态镜像设置在梯形壳体(1)内部中心处;
每个竖直板(21)上均设置有多个斜孔(211),抵触柱(22)有多个,抵触柱(22)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斜孔(211)内;
抵触弹簧(23)有多个,抵触弹簧(23)套设在对应的抵触柱(22)上并且位于竖直板(21)远离梯形壳体(1)中心处的一侧;
每个抵触柱(22)靠近梯形壳体(1)中心处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抵触板(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弧形抵触板(222)远离抵触柱(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辅助滚轮(2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3)包括水平板(31)和转动柱(32);
水平板(31)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梯形壳体(1)内部,水平板(31)的中心处设置有条形切口(311);
转动柱(32)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条形切口(311)内,转动柱(32)有多个,转动柱(32)沿条形切口(311)长度方向等距设置并且转动柱(3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条形切口(311)的长度方向;
每个转动柱(32)的两端设置有传动齿轮(321),条形切口(311)的两侧内壁能够转动的设置有多个传递齿轮(312),传递齿轮(312)位于同一侧两个传动齿轮(321)之间并且分别于对应的传动齿轮(321)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监测机构(4)包括检测头(41)和无线传感器(42);
检测头(41)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梯形壳体(1)顶部内壁并且位于两个转动柱(32)之间;
无线传感器(42)设置在梯形壳体(1)顶部内壁并用于将检测数据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梯形壳体(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对电线进行二次限位的限位机构(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限位机构(6)包括推动筒(61)、滑动柱(62)和推动弹簧(63);
推动筒(61)有多个,推动筒(61)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梯形壳体(1)内部一侧,推动筒(6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梯形壳体(1)的长度方向并且推动筒(61)的开口端朝向靠近梯形壳体(1)中心处;
滑动柱(62)有多个,每个滑动柱(62)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推动筒(61)内部;
推动弹簧(63)有多个,推动弹簧(63)设置在对应的推动筒(61)内部,推动弹簧(63)的两端接触对应滑动柱(62)和对应推动筒(61)底部内壁;
梯形壳体(1)的底部两侧能够转动的设置有牵引轴(14),每个滑动柱(62)靠近推动筒(61)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牵引绳(621),牵引绳(621)穿过推动筒(61)和梯形壳体(1)设置在对应的牵引轴(14)上;
每个滑动柱(62)远离推动筒(6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辅助电线移动的第二辅助滚轮(6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倩茹,未经庞倩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75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