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处理废塑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6276.5 | 申请日: | 202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2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辛本恩;叶宗君;李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C10G1/00;B01J8/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熠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2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315048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处理 塑料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续处理废塑料的方法,其包括首先使废塑料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反应器中反应,然后将第一反应器中未完全反应的废塑料从第一反应器输送至第二反应器,使未完全反应的废塑料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文所述的连续处理废塑料的方法可以连续处理废塑料,从而提高废塑料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及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处理废塑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塑料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每年约产生4000万吨废弃塑料,其回收再利用率低。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塑料废物的在加工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目前塑料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填埋和焚烧,填埋会造成塑料垃圾废液的渗透,破坏土壤属性,同时占据土地资源;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还会释放出含有二噁英等有害气体,上述处理方式均不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同时也是对石化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废塑料处理手段逐渐由填埋、焚烧转向以物理回收、化学回收等为主的资源化利用。
申请人在公告号为“CN111750358B”、标题为“一种废塑料绿色油化技术嵌入垃圾焚烧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披露了一种通过绿色油化技术来回收废塑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垃圾干湿分离,得到含废塑料以及非塑料垃圾的干垃圾;对含干垃圾中的废塑料进行液化和催化裂解,在催化剂作用下,得到高温油气和废渣;以及,对非塑料垃圾和废渣作为燃料燃烧。
现有技术中在对废塑料进行化学回收处理时,是通过将废塑料直接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裂解,由于废塑料的组成复杂,废塑料中不易反应的组分会导致废塑料完成催化裂解的时间延长,从而降低反应效率,使得废塑料的处理能力降低。
为此,本领域持续需要开发一种能连续处理废塑料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处理废塑料的方法。具体来说,本文所述的连续处理废塑料的方法包括首先使废塑料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反应器中反应,然后将第一反应器中未完全反应的废塑料从第一反应器输送至第二反应器,使所述第一非气相物料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熔点低、容易反应的组分优先在第一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裂解反应,不能完全反应的废塑料在第二反应器中,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继续反应,将空余出来的第一反应器继续处理废塑料,实现对废塑料的连续处理,以此来提高废塑料的处理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连续处理废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废塑料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反应器中于第一反应温度和第一反应压力下反应第一预定时间段,得到第一气相物料和第一非气相物料,该第一非气相物料包括未完全反应的废塑料;
S2:将所述未完全反应的废塑料从所述第一反应器输送至第二反应器,使所述第一非气相物料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于第二反应温度和第二反应压力下反应第二预定时间段,得到第二非气相物料。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二气相物料与所述第一气相物料汇合之后,再输送至下游的加工装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装置为蒸汽裂解装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温度为350~450℃,第一反应压力为0.01~0.5MPa。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应温度为400~550℃,第二反应压力为0.01~1.0MPa。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中的反应原料来自于溶解于溶剂或导热油液体的废塑料,优选地,废塑料的重量占废塑料与溶剂或者导热油液体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8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器中的反应原料为预先处理后的废塑料碎片,废塑料碎片尺寸范围优选地在2*2mm~20*20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6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防尘网手持器具
- 下一篇:一种煤矿生产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