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约固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1298.2 | 申请日: | 202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珂;陈鹏;王合建;郭庆雷;杨成;薛文昊;潘晓婷;李永亮;高博;李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G06F1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韩丽波 |
地址: | 1000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电子 合约 固化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约固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由终端侧执行,对电子合约中的摘要信息进行哈希运算,获得摘要信息的哈希值,将摘要信息的哈希值写入到区块链提供的数字证书中,获得电子合约的数字证书。然后根据电子合约的数字证书对摘要信息的哈希值进行加密,获得数字签名。最后,根据用户签订电子合约的时空戳、数字签名和电子合约的数字证书将电子合约固化至终端对应的区块链节点上。可见,本方法由终端侧执行,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将电子合约固化至终端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上,不需要与服务端进行交互,即可将电子合约固化至终端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减少了电子合约数据泄露和丢失的可能性,保证了电子合约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约固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电子证据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交易和凭证交互的最常见证据形式,用电子证据进行存证的方式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电子合约作为电子证据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子合约是签订双方的凭证和责任界定,因此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是极其重要的。
目前,保证电子合约的完整性的方法主要是对电子合约进行固化,现有技术中,在服务端搭建区块链节点,利用区块链对电子合约进行固化,但是在固化过程中需要终端侧与服务端侧进行数据交互,才能将电子合约固化至区块链节点,频繁的数据交互导致在交互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泄露和数据丢失的情况,因此无法保证电子合约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约固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保证电子合约的完整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约固化方法,由终端侧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对电子合约中的摘要信息进行哈希运算,获得所述摘要信息的哈希值;
将所述摘要信息的哈希值写入到区块链提供的数字证书中,获得电子合约的数字证书;
根据所述电子合约的数字证书对所述摘要信息的哈希值进行加密,获得数字签名;
根据用户签订所述电子合约的时空戳、所述数字签名和所述电子合约的数字证书,将所述电子合约固化至终端对应的区块链节点上。
可选地,所述摘要信息包括身份摘要信息、行为摘要信息和合约内容摘要信息。
可选地,所述用户包括电子合约发起方和电子合约接收方,所述对电子合约中的摘要信息进行哈希运算,获得所述摘要信息的哈希值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签名后的电子合约,向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验证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签名的请求;
接收所述区块链节点发送的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的数字证书,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的数字证书是所述区块链节点响应验证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签名的请求后,通过区块链的证书颁发机构CA得到的;
若通过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的数字证书对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的签名验证成功,则获取所述电子合约接收方的电子签名,以完成所述电子合约的签订。
可选地,所述电子签名包括电子签章,所述若通过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的数字证书对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的签名验证成功,则获取所述电子合约接收方的电子签名,以完成所述电子合约的签订,包括:
若通过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的数字证书对所述电子合约发起方的签名验证成功,则向区块链节点发送获取所述电子合约接收方的电子签章的请求;
接收所述区块链节点响应获取所述电子合约接收方的电子签章的请求后,发送的所述电子合约接收方的电子签章,以完成所述电子合约的签订,所述电子合约接收方的电子签章是所述区块链节点通过智能合约对所述电子合约接收方的电子签章的哈希值校验成功时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1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