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41624.1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30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竹利;蒋兴文;董元昌;张佩文;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6T7/269;G01S13/95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适应 阈值 对流 单体 识别 方法 | ||
1.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获取目标海拔高度的CAPPI数据;
步骤2、利用连通域算法从CAPPI数据中提取反射率因子大于反射率因子阈值的区域,若识别出的区域面积大于预设值且阈值伸展度大于比较值,则保留该区域;
步骤3、反射率因子阈值加上延伸步长得到新的反射率因子阈值,在保留的区域中提取大于新反射率因子阈值的区域,若新提取的区域面积大于预设值且阈值伸展度大于比较值,则保留该区域;
步骤4、重复步骤3,直至不能识别出满足条件的新区域为止,最后一次满足条件的区域即为识别出的对流单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
步骤11、对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
步骤12、将预处理后的雷达数据转换为笛卡尔空间坐标系数据;
步骤13、采用Barnes插值算法将坐标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插值以得到目标海拔高度的CAPPI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识别出对流单体后还包括:判断对流单体数量,当对流单体数量大于等于2时,计算各对流单体间的质心距离,当两个质心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将其合并为同一对流单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目标海拔高度为3km,步骤2中反射率因子阈值为35dBZ,预设值为20km2,比较值为10dBZ,步骤3中延伸步长为3dBZ,步骤4中,阈值为15k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对流单体追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
步骤51、获取t时刻目标对流单体Ct的移速矢量;
步骤52、按移速矢量将目标对流单体Ct外推平移Δt时间后得到对流单体Ct+adv;
步骤53、在t+Δt回波图上寻找对流单体Ct+Δt,若Ct+adv与Ct+Δt的重叠区域大于判断阈值,则将Ct与Ct+Δt进行关联;若在t+Δt回波图上未能找到与目标对流单体Ct关联的对流单体,则将t+Δt回波图上所有对流单体沿边界向外扩展Akm,重复步骤51-53,若重复n次仍未找到关联的对流单体,则停止寻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1采用Lk光流法获取目标对流单体Ct的移速矢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3中,判断阈值为:Ct+adv或Ct+Δt区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n取3,A取2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对流单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4、在关联的对流单体中,若Ct+Δt覆盖了t时刻的两个对流单体Ct1和Ct2的外推平移区域C1t+Δt和C2t+Δt的质心位置,则对Ct1和Ct2的追踪路径进行合并处理;若C1t+Δt和C2t+Δt的质心同位于Ct+adv区域内,则对Ct的追踪路径进行分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未经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16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