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焚烧炉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5975.1 | 申请日: | 202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8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龚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同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24 | 分类号: | F23G5/24;F23G5/32;F23G5/44;F23G5/50;F23N1/02;F23J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409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 ||
本发明涉及焚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焚烧炉,包括内筒、喷射火焰的燃烧机构、吹入气体的第一风机、抽取烟尘的第二风机、放置垃圾的置料机构和驱动所述置料机构打散垃圾的散料机构;围绕所述内筒开设开口;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第一风机吹入气体使火焰形成火龙卷;所述散料机构沿火龙卷中心位置设置在所述内筒内;所述燃烧机构并列设置在所述内筒内。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垃圾只会经过一次焚烧的过程,会存在焚烧不充分的情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焚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焚烧炉。
背景技术
目前焚烧法是垃圾处理中较为先进的方法,相比填埋法,其可以处理不同性质的垃圾,同时可以减少80%以上的体积。焚烧法采用的是焚烧炉对垃圾进行焚烧。焚烧炉会设置有从进口向出口倾斜的炉排,垃圾从进口放置在炉排上,炉排振动使得垃圾沿炉排依次烘干、焚烧和燃尽,最后从出口排出。焚烧的火焰从炉排的下端喷射,对垃圾进行焚烧。在焚烧过程中对火焰大小和火焰温度进行调整,同时垃圾也是铺排在炉排上的。但这样的结构导致垃圾只会经过一次焚烧的过程,会存在焚烧不充分的情况。
垃圾焚烧之后的残渣有时也会再次利用,例如可以用于制砖。若是焚烧不充分,会导致砖的质量松散。且由于垃圾的烘干、焚烧和燃尽是依次进行的,垃圾在焚烧过程中,烘干过程的垃圾会新进入焚烧过程。所以在焚烧炉内垃圾的焚烧时间不会太长,也进一步造成了垃圾的焚烧不充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焚烧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只会经过一次焚烧的过程,会存在焚烧不充分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焚烧炉;
包括内筒、喷射火焰的燃烧机构、吹入气体的第一风机、抽取烟尘的第二风机、放置垃圾的置料机构和驱动所述置料机构打散垃圾的散料机构;围绕所述内筒开设开口;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第一风机吹入气体使火焰形成火龙卷;所述散料机构沿火龙卷中心位置设置在所述内筒内;所述燃烧机构并列设置在所述内筒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筒底部开设有排出残渣的第一出料口;所述内筒内铺设有向所述第一出料口延伸的料板;所述内筒内设置有驱动所述料板振动的振动装置和扩散火焰的扩散头;所述料板连接所述振动装置的振动端;所述扩散头靠近所述燃烧机构的一端沿火焰喷射方向逐渐向外延伸;所述扩散头靠近所述垃圾的一端沿垃圾下落方向逐渐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筒上旋转设置有开闭所述开口的调风板;所述内筒上设置有驱动所述调风板旋转的第一动力装置和检测所述内筒内温度的测温机构;所述调风板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端;所述测温机构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内筒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置料机构包括围绕所述内筒内并列设置的料架、旋转设置在所述料架上的料杆和放置垃圾的弯杆;所述弯杆并列设置在所述料杆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散料机构包括沿火龙卷中心位置设置在所述内筒内的料筒、带动所述料杆旋转的连接杆和驱动所述连接杆旋转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连接杆旋转设置在所述料筒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料筒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料筒上开设有排出物料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内摆动设置有出料筒;所述料筒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出料筒摆动的第三动力装置和检测所述出料筒摆动角度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围绕所述出料筒摆动位置设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端连接所述出料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将残渣打散的散渣机构;所述散渣机构包括放置残渣的渣网、旋转设置在所述散料机构上的碾架、碾压残渣的碾轴和驱动所述碾架旋转的第四动力装置;所述渣网固定设置在内筒内;所述碾轴旋转设置在所述碾架上;所述第四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散料机构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同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同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5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