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可控串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28147.5 | 申请日: | 2023-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6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华;孙晓婷;蒋海峰;吕广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H02J3/38;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性 控制 策略 可控 串补次 同步 振荡 抑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可控串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动态相量法对可控串补进行数学建模,利用动态向量法的原理及微分特性,以TCSC的电容电压uC和TCR支路的电感电流iL做为状态变量进行建模,得到可控串补的动态相量模型;其中TCSC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CR为晶闸管可控电抗器;
步骤2、设计线性自抗扰TCSC控制器:将线性自抗扰控制原理应用到可控串补的动态相量模型改变串补度,以输电线路上的功率作为输入量,分别设计线性自抗扰TCSC控制器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线性状态误差反馈律,来控制可控串补的串补度;
步骤3、在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中,给系统设置负荷波动、短路故障,利用步骤2所得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的TCSC对振荡进行抑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可控串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动态相量法对可控串补进行数学建模,具体如下:
TCSC的一次主电路由一个固定电容C与TCR支路并联而成,TCR中电抗L与反并联晶闸管串联;流过TCSC的电流为il,流过TCR支路的电流为iL,电容C两端的电压为uC;
采用动态相量法对可控串补进行数学建模包含以下三个子步骤:
步骤11、以电容电压uc和TCR支路的电感电流iL做为状态变量,确定状态方程;
步骤12、针对状态方程,根据动态相量的微分特性得到用动态相量形式表示的TCSC状态方程,对动态相量下的TCSC状态方程进行降阶;
步骤13、将降阶后TCSC状态方程中的相量分解为实部与虚部的形式,得到可控串补的动态相量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可控串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具体为:
以电容电压uc和TCR支路的电感电流iL做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写为:
其中,q是晶闸管的状态函数,若晶闸管导通,q=1,若关断则q=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可控串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具体为:
对状态方程应用动态相量的微分特性,得到用动态相量形式表示的TCSC状态方程:
其中,Uc1和IL1分别表示电容电压和TCR支路电感电流的基频动态相量;Il、ω分别表示流入TCSC的电流及对应的电流频率;
由于Uc1相较于IL1的动态过程长,即进入准稳态较IL1慢,所以将IL1的动态过程看作由此得:
其中,Leff(σ)为TCR支路的晶闸管的导通角为σ时的等效电感;
对动态相量下的状态方程降阶,如下式所示:
其中,Ceff(σ)为TCSC的等效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可控串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具体为:
将降阶后的状态方程中的相量分解为实部与虚部的形式,即Uc=UcR+jUcI,Il=IlR+jIlI,得到可控串补的动态相量模型为:
将其中的电容用电抗表示,将上式写为: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81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