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水稻抗病相关的OsCYP51H4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27983.1 | 申请日: | 202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漆小泉;侯柄竹;李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C12N15/53;C12N15/84;A01H5/10;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李洋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抗病 相关 oscyp51h4 蛋白质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与水稻抗病相关的OsCYP51H4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OsCYP51H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2所示。本发明通过在野生型水稻中花11中过表达OsCYP51H4蛋白质,获得OsCYP51H4过表达株系,通过敲除野生型水稻中的OsCYP51H4基因,获得了两个OsCYP51H4敲除突变体材料Oscyp51h4‑2和Oscyp51h4‑4,并通过对OsCYP51H4过表达株系和OsCYP51H4敲除突变体材料的抗病性进行分析发现:OsCYP51H4基因突变后,植株更容易受到尖孢菌的侵染而发病,而过表达该基因可以提高水稻对尖镰孢菌的抗性。说明OsCYP51H4蛋白可调控水稻抗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水稻抗病相关的OsCYP51H4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苗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北方稻区发病逐年加重,对水稻苗期生长和旱育壮秧构成了巨大威胁。水稻立枯病主要发病时期为2叶1心期,苗床表现是水稻苗分布不均匀;发病植株根部变成黄褐色,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随后逐渐变为灰白色并枯烂,不易将秧苗连根拔出;叶片不展,叶片心叶枯黄,叶尖不吐水。有报道称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致病性相对较强,确定其为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目前,采用化学防控和农业防治的手段,均无法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且成本高,对环境污染大。因此,深入挖掘抗病基因,将有利于推动水稻抗立枯病分子辅助育种,加快水稻抗病育种进程。改良植物抗病性,对于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蛋白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来源于水稻,其名称为OsCYP51H4,所述OsCYP51H4蛋白质为如下(a1)-(a4)任一所述的蛋白质:
(a1)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
(a2)在(a1)所述蛋白质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
(a3)将(a1)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蛋白质;
(a4)与(a1)具有98%以上同一性且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蛋白质。
上述(a2)所述蛋白质中,所述标签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与目的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的一种多肽或者蛋白质,以便于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示踪和/或纯化。所述标签可为Flag标签、His标签、MBP标签、HA标签、myc标签、GST标签和/或SUMO标签等。
上述(a3)所述蛋白质中,所述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为不超过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9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8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7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6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5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4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3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2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或不超过1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上述(a4)所述蛋白质中,所述同一性是指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可使用国际互联网上的同源性检索站点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如NCBI主页网站的BLAST网页。例如,可在高级BLAST2.1中,通过使用blastp作为程序,将Expect值设置为10,将所有Filter设置为OFF,使用BLOSUM62作为Matrix,将Gap existence cost,Per residue gap cost和Lambdaratio分别设置为11,1和0.85(缺省值)并进行检索一对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进行计算,然后即可获得同一性的值(%)。
上述(a1)-(a4)任一所述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7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