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24742.1 | 申请日: | 202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2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波;孙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工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24 |
代理公司: | 无锡亿联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625 | 代理人: | 巫琴珠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流态 表面 捕捉 气浮机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一对间隔腔、混合腔、除渣腔和废料腔呈一体式构成;所述间隔腔内均安装有注水管;所述间隔腔靠近混合腔的一侧侧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混合腔的侧壁于出水口处固连有导流罩;所述除渣腔的顶部固连有刮渣机;所述混合腔部内部安装有溶气装置;废水会由于压强的作用被压入混合腔内,并在絮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于混合腔内完成对水中杂质的快速絮凝作用,同时导流罩的开口小于出水口,又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废水回流,从而避免废水在间隔腔内产生太多由絮凝作用生成的废渣,进而避免由于间隔腔废渣过多,而导致注水管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符合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工业产生中产生诸如废水之类的废料,进行处理后排放。
现有技术也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使用气浮机对废水进行处理,其原理是先往废水中通入絮凝剂,形成多流态的液体,之后再通过溶气系统往废水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再将水面的浮渣去除。
现有技术中的气浮机一般会设置有多个蓄水腔,通过不同蓄水池的废水转移,完成最终对废水的净化,但在往蓄水池通入絮凝剂后,会导致废水转移的过程中,有部分废渣黏附到蓄水腔的内壁上,而无法到达最后的刮渣装置处,进而造成废渣累积,影响气浮机的使用。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一对间隔腔、混合腔、除渣腔和废料腔呈一体式构成;所述间隔腔内均安装有注水管;所述间隔腔靠近混合腔的一侧侧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混合腔的侧壁于出水口处固连有导流罩;所述除渣腔的顶部固连有刮渣机;所述混合腔部内部安装有溶气装置;工作时,为了使工业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需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为此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工人先将废水通过注水管分别注入两个间隔腔内,之后再将两个间隔腔内分别注入絮凝剂和助凝剂,而后由于连通器原理,废水由出水口同通过导流罩导入混合腔内,由于混合腔的高度低于间隔腔,所以废水会由于压强的作用被压入混合腔内,并在絮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于混合腔内完成对水中杂质的快速絮凝作用,同时导流罩的开口小于出水口,又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废水回流,从而避免废水在间隔腔内产生太多由絮凝作用生成的废渣,进而避免由于间隔腔废渣过多,而导致注水管堵塞,当废水进入混合腔后溶气装置启动,向废水中通入气泡,使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废渣上,造成废渣的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并利用浮力使其浮在水面,而后废渣连同废水漫过混合腔流入除渣腔内部,再由刮渣机将浮起的废渣刮入废料腔内,进而完成对废水的净化,本气浮机通过将通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废水分隔开,降低废水在间隔腔内的絮凝作用,从而降低了注水管堵塞的概率,保证本气浮机的工作效率和维护成本。
优选的,所述导流罩的内壁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导流罩内壁的一端固连有挡板,且挡板位于导流罩开口的外部;工作时,废水会顶开挡板,并拉伸第一弹簧,使得废水能够顺利通过导流罩的开口处,而当废水将要回流时,废水会带动挡板顶向导流罩表面,使得导流罩的开口被封闭,从而避免了废水的回流,进而导致间隔腔内出现大量絮状物,而导致注水管堵塞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工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工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4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