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I智能安全帽的作业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22157.8 | 申请日: | 2023-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孜;蒋中宇;杜雪梅;韩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千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6V40/20;G06Q10/1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潘镜如 |
地址: | 61021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i 智能 安全帽 作业 监控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AI智能安全帽的作业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客户信息系统,用于制作作业任务,并将作业任务推送至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
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用于调用工单系统为作业任务创建工单、展示AI分析结果、作业视频及图像;
工单系统,用于创建工单,并按照工单向智能安全帽下发操作命令,以及将工单状态上传到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并将作业结果回传至客户信息系统;
智能安全帽,用于根据工单调动内嵌的作业控制程序指导作业人员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实时采集作业视频、图像,并调用AI模型对作业视频中的作业操作进行实时AI分析,以判断作业操作是否达到要求;分析完成后,将作业视频、图像以及AI分析结果上传至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供管理人员查看;并将智能安全帽运行参数回传至工单系统,供作业人员了解智能安全帽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安全帽的作业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壳体、GPU单元,以及分别与GPU单元连接的视频采集单元、语音播放器,其中,
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安装在安全帽壳体的正前方,用于实时采集作业视频、图像;
所述GPU单元用于调用AI模型对视频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作业视频进行实时AI分析,以判断作业操作是否达到要求,并将作业视频、图像以及AI分析结果上传至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
所述语音播放器用于指导作业人员作业,并播报GPU单元的AI分析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安全帽的作业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PU单元通过搭载的AI模型对作业视频进行实时AI分析,所述AI模型包括泄漏探测模型、吊压漏测模型、置换放散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安全帽的作业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单系统为手持终端,手持终端与智能安全帽无线连接通信,通过手持终端启动智能安全帽的作业控制程序;
当作业任务为泄漏探测时,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实时采集泄漏探测仪所在的作业视频,GPU单元调用泄漏探测模型对作业视频进行实时AI分析,判断作业视频中是否出现泄漏探测仪,并得出AI分析结果;
当作业任务为吊压漏测时,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实时采集压力计所在的作业视频、图像,GPU单元调用吊压漏测模型对作业视频进行实时AI分析,判断作业视频中是否出现压力计,以及通过图像识别压力计读数,判断前后间隔一定时间的两次压力计读数的压差是否在阈值范围内,并得出AI分析结果;
当作业任务为置换放散时,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实时采集软管、窗户和泄漏探测仪所在的作业视频,GPU单元调用置换放散模型对作业视频进行实时AI分析,判断作业视频中是否出现软管、窗户和泄漏探测仪,并得出AI分析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安全帽的作业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安全帽还包括辅助指向激光器,所述辅助指向激光器安装在安全帽壳体的正前方,用于引导作业人员通过调整安全帽壳体的角度,使视频采集单元能完全采集到作业过程。
6.一种基于AI智能安全帽的作业监控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AI智能安全帽的作业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客户信息系统制作作业任务,并将作业任务推送至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调用工单系统为作业任务创建工单;
步骤2,工单系统按照创建的工单向智能安全帽下发操作命令,以及将工单状态上传到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
步骤3,智能安全帽根据工单调用内嵌的作业控制程序指导作业人员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实时采集作业视频,并调用AI模型对作业视频中的作业操作进行实时AI分析,以判断作业操作是否达到要求;分析完成后,将作业视频、图像以及AI分析结果上传至AI质量安全监控平台,供管理人员查看;
步骤4,智能安全帽将运行参数回传至工单系统,工作业人员了解智能安全帽运行状态;工单系统将作业结果回传至客户信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千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千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21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解的抗菌气泡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