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化白蚁预警监测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17979.7 | 申请日: | 202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顾列鼎;顾列煌;姬宇阳;李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邦立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5 | 分类号: | H04L67/125;A01M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秋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14 | 代理人: | 张月 |
地址: | 314005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化 白蚁 预警 监测 控制 装置 | ||
本申请属于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字化白蚁预警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内芯体和外壳体,所述内芯体包括安装座和支撑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内封盖,两者内部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嵌入安装有主板模块,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底部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支撑座过盈配合;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嵌入设置有若干饵块。本申请通过感应板对白蚁活动进行监测,并通过控制主板的通讯模块与基站通讯,进而向管理后台或用户终端发送告警信息,实现了白蚁灾害信息的数字化远程监测控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白蚁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字化白蚁预警监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是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其危害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了控制白蚁的危害保护环境,需要更多地了解应用区域内白蚁种群的生态学特性。对白蚁生态学特性的研究与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品种白蚁的活动和危害特点,从而破坏白蚁的生存条件,掌握最佳的灭杀时机,最优化地设计和布局各项防治措施,对开展白蚁防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由于白蚁活动的隐蔽性给人类对白蚁的监测控制以及生态学研究带来了困难,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并且传统的白蚁检测仪在判断当前区域是否有白蚁时从而将之前埋入地下的白蚁检测仪进行挖出,从而判断其内部是否存在白蚁,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字化白蚁预警监测控制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字化白蚁预警监测控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字化白蚁预警监测控制装置,包括:
内芯体,所述内芯体包括安装座和支撑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内封盖,两者内部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嵌入安装有主板模块,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底部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支撑座过盈配合;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嵌入设置有若干饵块;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外封盖,两者通过卡扣结构过盈配合,其内部形成一空腔,用于放置所述内芯体,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引诱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板模块包括控制主板、感应板和电池,所述感应板和电池均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并通过插接端子可拆卸安装在其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板包括4G通讯模块、通讯卡、天线模块、LDO和稳压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逻辑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两侧贯通设置有插孔,用于插接所述感应板使其贯穿进入所述饵块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柱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用于放置所述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内底面设置有支撑弹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感应板对白蚁活动进行监测,当白蚁活动触发感应电路时,通过控制主板的通讯模块与基站通讯,进而向管理后台或用户终端发送告警信息,实现了白蚁灾害信息的数字化远程监测控制;
(2)本申请通过外壳体内底面设置的支撑弹簧对放置在其内部的内芯体进行支撑,进而形成架空透水层,避免在强降雨天气时发生饵料泡水情况,确保饵料的使用率最大化,降低了后续维护时的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为内芯体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侧剖视图;
图4为控制主板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邦立白蚁防治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邦立白蚁防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7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