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量子加密的量子态双向安全传输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99237.6 | 申请日: | 2023-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巩莉;陈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陈亮;郑立明 |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量子 加密 双向 安全 传输 方法 | ||
1.一种基于量子加密的量子态双向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构建蝶形网络模型,设置两个发送节点Ai和Bi,控制节点Ci,两个中间节点Di和Di+1(mod2),两个目标节点Ai+1(mod2)和Bi+1(mod2);i=1,2;
步骤2、所述发送节点Ai、Bi与控制节点Ci之间共享六粒子最大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进行信息传递;
步骤3、发送节点Ai对拥有的粒子执行联合Bell基测量,发送节点Bi对拥有的粒子执行两粒子投影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控制节点Ci;
步骤4、控制节点Ci对拥有的粒子Ci在测量基{|li,li∈{0,1}}下执行单粒子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发送给所述发送节点Ai、Bi;
步骤5、所述发送节点Ai和Bi接收到测量结果后,分别传输经典消息和给所述中间节点Di;
步骤6、所述中间节点Di对接收到的经典消息执行编码操作,得到编码后的结果为再将编码后的结果传输给下一个中间节点Di+1(mod2),由下一个中间节点Di+1(mod2)将收到的编码结果发送给两个目标节点Ai+1(mod2)和Bi+1(mod2);
步骤7、所述发送节点Ai和Bi对各自的量子态执行加密操作,然后将加密后的量子态发送给相应的目标节点Bi+1(mod2)和Ai+1(mod2);
步骤8、目标节点Ai+1(mod2)和Bi+1(mod2)根据下一个中间节点Di+1(mod2)发送的编码结果对步骤7接收的加密量子态执行相应的解密操作,得到目标量子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加密的量子态双向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所构建的蝶形网络模型中,假设待传输的未知量子态和已知量子态分别为
其中,参数γi和δi表示待传输的未知量子态的系数;参数λi和μi表示待传输的已知量子态的系数;γi,λi和δi,μi分别表示实数和复数,并且它们满足归一化条件|γi|2+|δi|2=1和|λi|2+|μi|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92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