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88207.5 | 申请日: | 202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0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军;余崇军;林嵩;杨理;王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5 | 分类号: | E02D29/05;E21D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周川江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进洞 冒顶 塌方 处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涉及隧道浅埋开挖技术领域,包括:S1,开挖隧道洞顶塌方土体至隧道原开挖轮廓线与岩石分界线相交处,做明拱内模,明拱的端部A设置垂直于拱圈向外侧伸出拱趾B,拱趾B的拱架上预留导向管;S2,拱架内外侧焊接钢筋网片,在明拱的端部C处沿其拱架切线方向向下打设锁脚锚管,并注浆;S3,通过导向管打设深度超过隧道仰拱初支的钢管柱,钢管柱内设钢筋笼,管壁打孔且注浆;S4,重复步骤一至三,连接于第一段明拱施作下一段明拱,直至完成冒顶塌方区域内明拱的施工;S5,采用机械开挖隧道,出渣后施作隧道初期支护。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法不够方便快捷和安全可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浅埋开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处理浅埋、偏压公路隧道冒顶的方法是:修整坍塌体并反压回填形成新掌子面,然后施作套拱设大管棚穿插注浆小导管逐榀支护的工艺(例如公告号为CN108678776A的专利);该方法施工难度较大,其中管棚施作困难,水泥浆渗透情况不明导致注浆固结无法预测效果,中台阶初支与上台阶初支连接处为初支的最薄弱点易引起变形,地形偏压始终存在,对塌方处理后隧道本身的支护结构产生不利因素。若采用明挖后原地回填施工工期较长,明挖部分边坡还需施作永久的边仰坡支护,还要采用强支护如框架梁,其造价较高。
造成隧道浅埋、偏压段冒顶的大多数原因是隧道所处地形偏压导致围岩受力不均,岩体结构中软弱结构面的存在为岩体失稳提供了物质基础,降雨通过弱化岩体强度影响破坏的发生掌子面土石分界明显,降水对隧道洞顶覆盖土层不间断渗透和浸泡,掌子面土体逐渐趋向饱和软化,自重增加,土体的摩擦力和粘聚力降低,产生塑性变形,开挖后其塑性区主要分布在深埋侧拱脚和浅埋侧拱肩,且浅埋侧拉伸屈服塑性区具有在拱肩与拱顶之间呈拱形分布的特点。
因此,亟需一种施工更加快速方便、安全可靠,加固效果显著的浅埋、偏压公路隧道冒顶处治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法不够方便快捷和安全可靠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包括:
步骤一,开挖隧道洞顶塌方土体,挖至隧道原开挖轮廓线与岩石分界线相交处,做出明拱内模,沿隧道纵向施作第一段所述明拱,所述明拱与隧道初支的弧度一致,隧道偏压侧施作的明拱的端部A设置垂直于拱圈向外侧伸出拱趾B,所述拱趾B的拱架上预留与其垂直的导向管;
步骤二,拱架内外侧焊接钢筋网片,在所述明拱的端部C处沿其拱架切线方向向下打设锁脚锚管,并使所述锁脚锚管嵌入接触岩体中,所述锁脚锚管注浆饱满;
步骤三,通过所述导向管打设深度超过隧道仰拱初支的钢管柱,所述钢管柱内设钢筋笼,所述钢管柱管壁打孔,孔内注水泥浆;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至三,连接于第一段所述明拱施作下一段明拱,直至完成冒顶塌方区域内明拱的施工;
步骤五,做完步骤四的明拱后采用机械开挖隧道,出渣后立即施作与明拱之间密贴的隧道初期支护,待所述明拱强度达到80%以上时,在明拱顶部回填土体,回填土体前,接长所述钢管柱至原地面,最后注浆加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88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