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氟乙烷的废气回收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180013.0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0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昊卿;傅赞荣;傅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B08B9/087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郭建明 |
地址: | 364204 福建省龙岩***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烷 废气 回收 再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化工废气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六氟乙烷的废气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冷凝罐,冷凝罐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腿,冷凝罐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管,控制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内部且靠近控制管的一侧设置有封堵机构,本发明中的六氟乙烷的废气回收再利用装置能够通过滑杆带动开合板在进气板与转动板的中部向中间运动,开合板通过滑块在滑槽的内部向中部滑动,进而使得开合板闭合,停止向冷凝罐的内部排放六氟乙烷废气,实现了阶段性地排放处理六氟乙烷废气的技术效果,防止出现一次性排放过多或持续排放导致无法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废气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六氟乙烷的废气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六氟乙烷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若直接将废气排出,进入大气后废气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一次污染物,若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六氟乙烷废气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均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在排放六氟乙烷废气前需要将废气进行处理,同时在废气处理后还可对处理过后的六氟乙烷进行再利用,现有的废气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可以通过冷凝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在冷凝处理的过程中气体是不断地进入到冷凝罐内部,进而可能导致气体无法完全冷凝,降低了废气处理的效率,可能导致废气后续的再利用不完全,降低废气再利用的效率。
由上可见,无法完全对废气进行回收再利用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六氟乙烷的废气回收再利用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氟乙烷的废气回收再利用装置,旨在解决无法完全对废气进行回收再利用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六氟乙烷的废气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冷凝罐,所述冷凝罐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冷凝罐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管,所述控制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且靠近控制管的一侧设置有封堵机构,所述控制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刮除冷凝罐内壁附着水汽的刮板,所述控制管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冷凝罐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用于集中液态六氟乙烷的收集槽,所述冷凝罐的下端中部设置有用于快速集中收集槽内部液态六氟乙烷的收集机构,所述冷凝罐的底部外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回收装置,所述冷凝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冷凝罐的外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加热冷凝罐的加热装置;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推动组件、抬升组件和下压槽,所述推动组件设置在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下端开设的腔体内,所述抬升组件固定连接在控制管的内部下端,所述下压槽开设在刮板的底部;
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有下压组件、旋转组件和收集架,所述下压组件设置在冷凝罐的内侧底部,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下压组件的外侧,所述收集架固定连接在旋转组件的外侧,所述收集架活动连接在收集槽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堵机构包括有进气板、滑槽、限位环、转动板、推动槽、开合板、滑块、滑杆和接触杆,所述进气板固定连接在控制管的内部,所述滑槽开设在进气板内侧表面,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在进气管的内部,所述转动板限位转动连接在进气管的内部,所述推动槽贯穿开设在转动板的表面,所述开合板活动连接在进气板与转动板中间,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开合板的外壁且靠近滑槽的一侧,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杆固定连接在开合板的外壁且靠近推动槽的一侧,所述滑杆活动连接在推动槽的内部,所述接触杆固定连接在转动板的外壁且靠近控制管内部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80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