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柔比星(阿霉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77394.7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7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肖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 | 分类号: | A61K31/704;A61P11/02;A61P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霉素 治疗 过敏性 鼻炎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多柔比星(阿霉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应用,所述多柔比星通过鼻腔黏膜注射方式或者鼻后神经切断术后给药方式进行进入样本体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多柔比星通过鼻腔黏膜注射方式进行实验时可见多柔比星特征性荧光和细胞破坏征像;2、多柔比星通过鼻后神经切断术后给药方式可见多柔比星特征性荧光和细胞破坏征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多柔比星(阿霉素)的新用途,具体涉及多柔比星(阿霉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症状是鼻瘙痒、打喷嚏、流清水样涕和鼻塞,此疾病呈慢性病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但部分病例很难被药物控制。为此,数代医生尝试了各种外科方法,以减轻这些难治性病例的痛苦。最早的手术方法是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在1957年由戈登-伍德教授首次描述,其特征是非选择性切断翼腭神经节(P.P.G)的自主神经。虽然效果明显,但该术式会破坏泪腺交感神经,术后出现眼睛干燥等并发症。为避免干扰泪腺交感神经,1998年由日本Kikawada教授首次介绍的鼻后神经切断术,以治疗变应性鼻炎。解剖上,蝶腭动脉、静脉和神经一同通过蝶腭孔。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纤维穿过蝶腭孔后,发出分支到鼻甲黏膜,分布到血管、鼻腺和上皮层周围。鼻内窥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可以将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纤维都在鼻腔外侧壁蝶腭孔处断开。因为神经的离断点在鼻腔,不干扰蝶腭神经节,不破坏泪腺的交感支,从而避免了干扰泪腺这一手术并发症。
不过多柔比星最终并没有大规模在临床应用于治疗神经痛,因为神经干内注射操作难度大,而皮下注射时多柔比星通常会导致组织坏死,引起面部瘢痕或者色素沉积,这种副作用很难被患者接受,所以此法逐渐被临床弃用了。然而,这一副作用在鼻腔使用时也许是有益的,多柔比星所导致的局部坏死及瘢痕的形成的功效,和下鼻甲射频消融治疗有异曲同工的作用。理论上使用多柔比星下鼻甲注射,可以很好地模拟鼻后神经下鼻甲支切断+下鼻甲射频消融的双重效果。此方法成本低廉,如果有效,将有着极其广大的应用前景。
要最终将多柔比星应用到临床,我们必须先在动物实验解决三个问题。一、多柔比星是否可以被鼻黏膜神经纤维末端吸收,并被逆向轴浆运输到三叉神经节以及蝶腭神经节。需要找出合适的给药浓度,因为多柔比星的局部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二,多柔比星能否引起靶神经元变性和坏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柔比星(阿霉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应用,所述多柔比星通过鼻腔黏膜注射方式或者鼻后神经切断术后给药方式进行进入样本体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柔比星在神经纤维末梢被吸收,通过逆向轴浆运输进入胞体,将神经细胞杀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鼻腔黏膜注射方式为注射后48小时,取下的新鲜神经节标本,包括蝶腭神经节、三叉神经节,观察神经节细胞多柔比星特异性荧光以确定其吸收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鼻后神经切断术后给药方式为48小时取下给药侧蝶腭神经节时神经断端及周围组织浸染多柔比星的情况以及给药侧三叉神经节及脑干与对侧的差异情况。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多柔比星通过鼻腔黏膜注射方式进行实验时可见多柔比星特征性荧光和细胞破坏征像。
2、多柔比星通过鼻后神经切断术后给药方式可见多柔比星特征性荧光和细胞破坏征像。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1.0%多柔比星注射后48小时所取三叉神经节标本荧光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肖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肖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7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